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欣赏个体差异,用人所长

在人才招聘上,华为一直坚持“发展潜力重于学历、经验”的原则。华为从不迷信高校“尖子生”,甚至很多时候不会录用名校的“尖子生”。这是因为,在任正非看来,有学问的傻瓜远比没有学问的傻瓜要愚蠢。

任正非觉得,名牌高校的前几名学生知识储备很好,能力自然也很强。但是,这种学生往往自视甚高,眼高手低,也不肯以人为师,甚至有着严重的自恋、自大的倾向。到华为后,很难适应华为的艰苦生活,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更不可能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

因此,相比那些有学问的人,任正非更愿意选拔有潜力的人,培养他们成为华为的骨干力量。任正非的做法是明智的,他放弃了有学问的傻瓜,培养出了一大批愿意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华为人,他们在华为扮演着“泥瓦匠”的角色。

华为的重庆C网替换工程在2009年6月完成交付。工程交付以后,华为还要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对网络质量进行提升。此时,华为人面临着复杂的山城地理环境、紧张的网络优化攻关期限,以及保证质量与工程进度之间的矛盾等诸多问题。

麻烦总是不期而至,在攻关最紧张的8月初,工作遇到了难题:要排查处理网上几个重要客户的话音质量问题。要想处理好这类问题,工作人员必须完成扛扫频仪、爬铁塔、调天线等高风险和高难度的工作。项目组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即使有这样的人选,对方也不一定愿意干这种苦差事。最后,原本负责网络优化工作的张成(化名)果断承担起这项任务,即使当时他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不适。

张成白天要正常处理问题,下班以后只能随便吃点东西,然后马上就去参加关于工作进展的分析例会。多日的摸爬滚打,让他的头发看起来非常蓬乱,身上还有些许污泥,同事们都笑称他是项目组的“泥瓦匠”。

在华为,像张成一样的“泥瓦匠”还有很多,他们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愿意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力量,时刻发挥实干肯干的奋斗精神,他们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为了获得中东某电信运营商的认可,他们可以冒着室外60摄氏度的高温进行现场作业,长达数月;他们也可以在高原缺氧地带,像红军长征一样爬雪山,依然无怨无悔。

哲学家罗蒙诺索夫说:“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这句话不无道理。那些虽然学历不高,却愿意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并甘愿成为公司“泥瓦匠”的员工,才是华为最需要的人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在华为发挥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华为一直反对将员工培养成没有个人的人,而是提倡员工要有自己的个性。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千篇一律,公司就没有创造性。就像华为公司董事会成员陈黎芳在与新员工的座谈中曾说:“把全体员工个性改造成一样的,无异于把煤洗白,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华为不缺那些绩效好,但在有些方面不遵守公司规定的专业人才,这些人往往个性特别,做事习惯也有所不同。任正非把这些“歪才”“怪才”比喻成“歪瓜裂枣”。

但这绝非讽刺,任正非对他们是十分尊重的。华为强调公司要有宽容的氛围,他说:“公司要宽容‘歪瓜裂枣’的奇思异想,以前一说歪瓜裂枣,就把‘裂’写成劣等的‘劣’。你们搞错了,枣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他们虽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们从战略眼光上看好这些人。”

所以华为不仅不会处罚这些“歪瓜裂枣”,还会善待他们,因为他们通常具有超前的创造力,可能今天的人不理解,但是在未来可能是公司的财富。

华为公司对有个性,但贡献突出者是很宽容的。华为更看重员工的长处,而非短处,只要将长处发挥得当,对公司来说就是有价值的。这也是华为能够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获取众多专利的原因所在。 40BnAoGsbrsbrw1gbN95CsTqT/+VLxsncaWSOCVYdxHpq8DR9C1BqRG1f1XUcq9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