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普通人时代的终结

许多上班的人常常都会想:为什么还不放假,什么时候自己可以休假呢?不少人刚放完一个假期回来,就开始做下一个假期的规划和安排。现在还流行一个怼老板的段子:“别跟我谈什么理想,我上班就是为了挣钱,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但是,当你经历过失业后就会明白,真正让你不用上班甚至没班可上时,可能你就没有那么幸福快乐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班上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不仅会影响生活品质,而且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对于那些希望有所成就的人而言,工作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手段。著名管理学家、《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说:“只有有意义的人生才是伟大的人生。没有有意义的工作,就很难有有意义的生活。”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而进入工业社会只有数百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社会进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加速社会演进。之前人们认为人工智能威胁的岗位主要是物流和制造业中的低技能、单调乏味的工作,譬如搬运、装配中的重复性工作等,但实际上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些领域及工作,甚至知识工作的疆域也在不断被侵蚀:新闻工作、医生的工作、法律工作等部分工作都将会被替代。人工智能可以诊断癌症、创造艺术,并在短短三天内从最复杂的游戏中学会人类三千年传承下来的策略(如围棋)。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一项历时数年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带来的社会变革要远远超过历史上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的变革。根据我们的研究,预计到2030年,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有7500万至3.75亿人需要重新找工作。这一数字大约占到全球所有劳动人口的 3%至 14%。随着机器的应用以及岗位所需技能的演变,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转变。”

这种剧烈变革的环境,对于任何岗位和角色的人都是一种挑战。要在这种变化中生存、发展并取得较大成就,必须去认识这种变化的本质,未雨绸缪地提升自己,才可能沉着应对,以求自己的职业长青。

去上班岗位没了

富士康的机器人

富士康在大陆的员工最多的时候达到了 120 万~130 万人,但随着用工荒、人力成本上升,这个数字在不断减少。2016年5月22日,富士康昆山工厂建成23年来首次向媒体开放了其保密车间。富士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游象富表示,随着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富士康昆山厂区工人已经从2013年的11万人,缩减到现在的近6万人。游象富带领记者参观了被他们称为“工业4.0”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在其中的一个生产流程中,15台设备只需要3名工人,一天可生产130万件中间产品,以前要完成这么大的生产量需要上百名工人。不到4年的时间,富士康昆山工厂以裁员或其他方式安置了近一半的员工。

富士康裁员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生产体系的技术升级和智能设备(如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2011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公开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2012年,富士康启动包括机器人计划在内的全面转型。其实富士康内部使用机器人的时间更早,机器人计划从“2006年着手,2007年研发成功,2008年开始投入生产线,2009年开始大批量导入”,并成立了富士康自己的机器人研发和制造公司,被命名为“FOXBOT”。据富士康的主管人员介绍,今后会重点招聘能够操作这些工业4.0设备的技术员或者工程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还要有专业特长。

不仅仅是富士康,许多制造企业都在引进工业机器人。昆山市政府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昆山就有多达600家企业已经计划引入工业机器人。而昆山共有4800家台湾企业,占其 GDP 的 60%以上。如果自动化计划进展顺利,可能迫使 250万人失去工作岗位。

我们看到的可能仅仅是一组数字,但这些数字的背后却是许多生产线工人的失业。在互联网上各种论坛中,大家都在抱怨:“现在一个月上28天班,2800块钱,还不管吃住,不上班又没有饭吃,上班又存不到钱,上班就为了活命,这就是穷人的命。”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东南亚等更低成本地区的竞争,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部分制造企业的迁出;另一个是机器代替人,最终结果将是工作岗位越来越少,许多体力工作者可能会失业。受制于教育水平不高,这些工人在失去维持生计的工作之后,出路并不多。

好单位会垮掉,金领也会失业

电视开机率是指在某时间段内打开电视的家庭数量与拥有电视的家庭数量的比率。通俗地说,晚上看电视的家庭占有电视家庭的百分比,可以衡量电视对人们的吸引力有多大。有数据说这个比率一直在下降,尤其大中型城市,这背后反映的是电视在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中的地位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尤其年轻人更愿意通过视频网站去观看他们喜欢的节目。

不管具体数据多少,以我们普通人的直观感受都可以察觉到:年轻人、中年人看电视越来越少,霸占电视机的都是儿童和老人。爱奇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1日,他们的VIP会员数达到了2000万。也可以说,这就是视频网站能够收费的底气所在。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看电视了?

这里要区分一下:人们不打开电视机不代表人们不看电视剧和视频,而是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实现这种需求,比如他们可以用计算机、手机在优酷、爱奇艺和朋友圈中看电视或视频。

一般来说,传统电视台作用主要有两个:

第一,生产电视节目,如新闻、一些综艺节目、科普节目等;

第二,编排节目播放的次序,用频道去播放节目,这些节目可能是自己生产的,也有可能是购买的。这个时候电视台的主要作用就是安排在什么时间播放节目,什么时间插播广告,列出一张严格的时间表,然后按照这个表去执行。

在没有互联网的环境下,电视台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节目编排的权力:先放哪个后放哪个,哪个可以放映哪个不可以放映,都由他们决定。影视公司拍出来的电视剧如果电视台不购买,或者购买了放在不好的时间段放映,就会收不回成本,这个时候,有的影视公司就会使用一些非法手段,例如向电视台负责购买电视剧的人员行贿。在互联网环境下,这个权力贬值了:观众不愿意按照你编排好的顺序与时间,去看一晚上只有两集且让人等得望眼欲穿的连续剧。用户在视频网站上一次可以看10集,甚至自己可以按照自我的喜好做个“电视台”,完全按照自己的口味编排和播放。所以电视台也在贬值,这也是央视很多优秀的主持人陆续离职的原因。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对中间环节、不直接创造价值环节的抛弃,从而更直接地提升效率。现在内容领域IP(知识产权)大热,网站自制节目增多,就是因为好的构思、小说、综艺节目甚至段子都是创造价值的重要素材,电视台传递价值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有了其他更有效率的替代品(视频网站),所以电视台在这个链条上的作用就越来越小。

譬如“褚橙”,褚时健对橙树的培育、对果实口味的严格控制是直接创造价值的一个部分。在传统方式下,需要从水果批发商一级一级地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批发商在传递价值中获益;但有了互联网,经过巧妙的市场推广,“褚橙”直接面对消费者,免去了批发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当然这些批发商会很受伤。这也是苏宁即便每年亏损很多真金白银,但仍然要强推苏宁网上商城的原因,因为网上商城比门店销售效率更高。

“互联网+”对于传递价值环节的抛弃会让许多人失业,很多时候不是你做得不好或者不优秀了,是这种方式不行了,导致在这些行业工作的人也会失业。

金领也会失业

2016年3月,Google利用人工智能设计的AlphaGo,在与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中获胜,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震惊与反思。

早在1997年5月11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就输给了IBM“深蓝”。通过六局对抗赛,在前五局以2.5对2.5打平的情况下,卡斯帕罗夫在第六盘决胜局中仅走了19步就向“深蓝”俯首称臣,整场比赛进行了不到一小时。但那次比赛的影响无法跟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相比,因为围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国际象棋,曾被誉为人类智力的最后堡垒,不少预测认为人工智能要战胜围棋起码要 10 年以上的时间,但 AlphaGo 仅用一年多就做到了,这也证明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远比想象的要快很多。

人工智能的发展有60多年的历史,但一直是不温不火,大部分成果属于实验室里的研究,很难在工业界进行推广应用。随着大数据、深度学习及其相关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从基于专家知识推理的范式进入到了数据驱动时代,许多原来无法解决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因此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认为推动互联网下一幕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是大数据,不是云计算,而是人工智能。

人们为什么对人工智能又爱又恨,为什么AlphaGo战胜李世石如此令人震惊?

之前的技术进步大都代替的是体力工作者,譬如生产线上的各类机械手臂、各类精密数字控制的机床,但人工智能尤其会学习的人工智能(类似于AlphaGo),却可以代替知识工作者的部分职能。据报道,美联社使用机器人用人类无法企及的速度完成消息写作,现在美联社超过90%以上的消息都是由写作机器人完成的,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新闻时效性。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可能很难代替优秀的律师,但许多法律工作则可以用自动化的方式实现,美国在线法务网站 LegalZoom已经能实现全程处理离婚、遗嘱、商标申请等简单的法律事务。呼叫中心是人力密集的行业,但高昂的人力成本使大部分呼叫中心难以承受,国内很多呼叫中心已通过采购智能客服机器人来实现自动客服,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成本而又不降低客户的满意度。

随着知识工作自动化程度的深入,一些以前被认为难以取代的创造性工作的从业者也变得不太安稳。和人类“抢饭碗”的人工智能只会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在2016年年会上,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称,未来五年,由于全球劳动力市场出现颠覆性变革(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将导致全球15个主要国家的就业岗位减少 710 万个。而这 15 个主要经济体的劳动力数量约占全球整体劳动力数量的65%,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机器人将导致全球上千万人失业。报告还称,在失业人口中,三分之二将属于办公和行政人员,因为这些岗位更容易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与此同时,科学家也警告,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机器人几乎可以取代甚至超越人类执行任何任务,在未来30年机器人将导致千千万万人失业,且各行各业都将受到影响,男女都不能幸免。

要么卓越要么沦落

1986年,如果你是北京的一名出租车司机,那是一份高尚体面的职业,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其收入远超过今天出入于金融街的白领和BAT的程序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6 年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1271 元。在各种职业中,当时赚钱最多的是“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他们的年薪能达到1746元。这些人大都是大学毕业,而且要在野外作业,挣钱多大家都能够理解,但当时的出租车司机的薪水却远超他们。

30 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月薪水已超过 5000 元,但比较优势却已经不再。加上各种网约车的影响,早已经从体面降到普通甚至跌入到收入不高的人群中。

医生在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是高薪职业。但IBM开发的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已经开始辅助医生诊断肿瘤、糖尿病等各种常见疾病了,这种服务也已经在中国的试点医院里开始尝试,据说速度极快而且结果与资深医生判断无异。也许资深的医生永远不会被替代,但普通的医生呢?

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也是唯一3次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记者。他每周两次刊登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只要一出炉,就迅速地被全球主流媒体所转载。他还是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与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等人共同在哈佛开设一门“全球化”的课程。但最重要的是,他也是《世界是平的》这本全球畅销书的作者,很多人通过这本书认识了他。

2012 年,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普通人时代的终结”,并在多个地方进行了同类主题的演讲。他认为全球化的深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的能源消费,造成了劳动力市场深刻的变革,专业人士只能通过更加勤奋和努力才能成功,这些知识工作者必须去发现自己额外的才能(Average is over for everybody)。他认为要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需要更注重创新、协作和沟通,这样才能更加卓越和出色,也就不会被淘汰。

以前人们仅仅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挣普通的薪水,日子也可以过得去。但现在,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相对简单、重复的工作岗位可能没有了。面对这种状况,托马斯·弗里德曼给大家出的主意是:

● 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新移民(去新地方打拼的人)”,做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永远不要停止进步。

● 做一个工匠,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你的产品上,充满自豪。

● 同时有企业家精神,永不满足,永远的Beta版,好奇心、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泰勒·科文(Tyler Cowen)在2013年出版了一本类似的书,名为Average Is Over:Powering America Beyond the Age of the Great Stagnation,这本书在国内被翻译成《再见,平庸时代:在未来经济中赢得好位子》。

泰勒·科文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论述,他的观点和结论与弗里德曼有类似的地方,就是假如未来你仅仅想做个普通人是行不通的。书中描述道:全球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新的技术和工具都更加有利于富人的利益,譬如机器人的使用更利于资本家而不是工人,人工智能的普及替代了许多知识员工的工作等。

这些既得利益者正在更多地利用新的机器、大数据分析工具来实现经营和快速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低收入者如果没有致力于持续学习与提升、去充分利用新技术,则其前景堪忧。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每一个业务部门都依赖越来越少的手工劳动,而这个事实将会持续影响世界的工作和薪酬体系。过去我们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现在那种介于高、低收入者之间的生活方式将不复存在。

“普通人时代的终结”中的“普通人”,不是跟传统“名人”对比的那个普通人,而是指在工作上没有突出的优势,只达到社会平均水平的人。

以上两位名家的文章和书籍在发表与出版的时候,AlphaGo 还没有问世。有人会问:人工智能这么强,普通人是不是更加没有活路了?

这其实已经不是未来的事情了,在北京、上海的许多公司里你都会发现,许多项目团队都是一个高手带着几个新手在干活,中间的人哪里去了?

许多人可能会说我没有什么大的奢望,也不要求太高的收入,只要能过日子就可以了。但现在你会发现,想当个安静的“美男子”的机会都越来越少:如果你只是中间水平,随着你的年龄越大成本越高,可能会被技术和工具所替代,也可能你干的那部分工作会转移到薪水更低的城市和国家,而你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普通人的本性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但现在社会却逼着我们每个人必须追求卓越,这当然会让人不爽!当然,也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你至少要在某一个点上有超越他人的能力和见识才行。不一定说你能够多么优秀,而是能够保持基本尊严地生存。

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和创新,成为哪怕很细微领域的高手和牛人,否则你的未来会支撑不起你平凡的梦想!

成为高手才能生存

有两个人在森林中游玩,看到一头熊追过来。其中一个人把跑鞋拿出来穿上,另外一个人有点鄙夷地对他说:哥们儿,别忙了,你跑不过熊!那个人信心满满地说:我不用跑得过熊,但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只有比别人强,成为高手,才能在残酷环境中生存下去。

简单地说,人工智能包括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感知智能类似于人的耳朵、眼睛、鼻子,计算机能够听、看和闻;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类似于人类的学习、判断和决策,计算机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够从多维度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当然前提是要告诉它判断的依据。

在人工智领域,当前发展最好的是感知领域,包括语音识别、语义识别、图像识别等,百度每天语音识别的日请求已超过亿次,准确性达到97%以上,它比我们普通人听力都要好。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也非常棒,已经可以替代会议中普通的速记人员。如果能够积累某人大量的语音素材,它还可以进行语音合成。但是这项智能想起来就很可怕,如果将某人说话的声音录制足够多,就可以用这个人的口气说话,这不是间谍片才有的片段吗?同样,图像识别的技术也在日益成熟,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很多地方可通过“刷脸”进行身份认证和支付。

仅仅从语音识别、语义识别、图像识别角度来看,会有很多岗位会被替代:速记员、翻译、保安、负责抓捕罪犯的警察等。现在公安部门有自己的网上追逃系统,里面一般都存有嫌疑人的照片,如果全国的摄像头都能联网,启动图像识别系统后,只要有可疑的头像出现就与追逃库的资料比对,不仅警察的工作会部分被机器取代,甚至小偷也将“失业”。再想一下,如果TFBoys的语音资料存储量足够大,是不是就可以用他们的声音来给各种动画片配音啦,一年配几千部都没问题。

关于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既有悲观派也有乐观派。但人工智能对就业和岗位的影响,大家的认知倒是比较一致:部分工作岗位会被替代,更重要的一部分是辅助,类似于汽车帮助人跑得更快,人工智能将大大提高人类工作的效率。但社会所需岗位的减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于技术和工具的进步,没有那么多岗位提供给适龄的劳动者,因此许多人将要失业。

也有人乐观地说,之前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进步,也使许多原来从事农业的人员、生产线工人岗位减少,不是又出来更多的新岗位吗?这次可能没有那么乐观。因为它太快了,可能只用不到10年时间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既往时代的变迁都是以世纪为单位的,所以这次革命没有那么长时间来创造出新的岗位。2013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了题为《颠覆技术:即将变革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进展》的报告,预测了12项可能在2025年之前决定未来经济的颠覆技术。其中,知识工作自动化智能软件系统位居第二,该报告预测,到2025年,知识工作自动化每年可直接产生5.2万亿~6.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不计知识工作自动化所带来的效率间接提高,相当于1.1亿~1.4亿个全职雇员的产出。换句话说,1.1亿~1.4亿原来需要人(注意这里是知识工作)做的工作,可以用软件的方式实现了,那原来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怎么办?

曾任美国第43任总统的布什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曾经问过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作为国家元首最操心的是什么问题。胡锦涛主席的回答是就业,他每想到每年需要安排2400万以上的人就业就感到不安。作为个体,大部分人都讨厌上班,但如果没有了岗位,你就会怀念上班的好了。

我们处在人类这次大变革的前夜,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效率的提升,各种“破坏性”手段、技术不断涌现。“互联网+”提升了原来经济模式的运转效率,但不可避免地会淘汰一些领域和行业;人工智能将引发一次更深刻的变革,全球就业岗位减少是不可逆转的,什么样的人在未来才能保证自己的岗位呢?

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前面提到,随着图像识别能力的提升,抓捕犯人的警察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少。但真正的高手警察可能会例外。在作家萨苏的《京城捕王》书中有一位被称为“神眼小尹”的警官,他是这样描述的:

“老尹的工作地点在北京站口,主要打击混在人流中的逃犯。他擅长盘查,讲究短兵相接,在极短的时间里,几秒钟内断定面前走过之人是不是负案在逃,然后就要上前盘问,甚至行动抓人。所以,什么现场、证物、预定方案,对老尹来说都过于奢侈。这就经常会发生老尹把人抓了,还不知道人家到底干了什么事情的情况。但是,根据北京市公安局的记录,老尹抓了二十多年逃犯,落到他手里的通缉犯将近千人,真正抓错了的只有一起,而被抓的还是同行。这个战绩在北京治安民警中,至今无人打破。不知道我干了什么事儿他怎么就能抓我呢?这不知道是多少逃犯发自心底的疑问。”

这种警察不仅能够抓到已记录在案的逃犯,还可以抓到没有被发现的犯人。这样的警察一定不会被人工智能代替。

普通的翻译在未来会被替代,但能够自然、贴切地翻译出“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和“人或加讪,心无疵兮”的翻译一定无法替代。因为他除了要对外文有深刻的了解和有相关文化背景、俗语俚语的把握,还需要深厚的中文功底。

凡是规则明确、繁杂费神的工作都会被技术化,那就需要我们去做那些没有明确规则的工作,由我们在工作中主动地去总结、提炼出规则,再交给机器去做,从而提升效率。当然,能够提炼出岗位、行业规则的人,一定是这个领域的高手和专家!

换句话说,要想不被替代,你需要成为某个领域内的高手和专家! B3WbSAKUQXCV08lrDH+SCRX0o81SSe3EvVhFbFXXG7O1puc1S1WVJ8EeqrLYIlg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