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初入医林

这是我们老家的大门

1957年7月,我出生在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陌西这个以汤药发明者商代宰相伊尹走过的小路命名的村庄中一个殷实祥和的耕读之家。先祖在兰州做药材生意奠定基业,从我的父辈仰文、仰武、仰成、仰康的官名中不难看出端倪。这是先辈希望他们能像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那样奉献人生,成就功名。而他们的小名俊要、俊升、俊发、俊财,也能看出农民家庭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求真务实效的心理。我的父亲虽然不像他两个哥哥文武各得其长,但他名字中的“发”字,似乎暗示着启发、“后发治人”的意思,要不然父亲怎么从小就叫我做一个像孙思邈那样治病救人的大医生呢。

我的外爷管理三级村药王庙的时候还没有我,但那个古色古香的庙宇倒是小孩不错的捉迷藏之处,甚至其中的塑像对我来说有点害怕。父亲的外爷,我就叫老爷,主持百良东村药王庙我却是记忆犹新,也见到他给人抽签开方的事。因为祖母经常要伺候老寿星,药王庙就成了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

小时候,我记忆力好,喜欢语文,冷落数学。在全国上下大兴背毛主席语录时,四年级的我被村大队长背着,晚上到各小队表演背功,是我最早的出名事件。当时我最大的愿望或者理想是在父亲到大城市去时,给我买一个硬皮笔记本。结果我就在这个洇水的小本子上抄满了阿司匹林、酵母片、红药水、紫药水等的功效。这时期,我们这条墚上传说中的三个名医还是非常令我神往的。莘村的马敏秀、三池村的成宝臣都是以善治伤寒而闻名乡里的。前者我只远远望见,后者倒是在我20岁时见过面,也问过他关于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的问题。但老先生说我念错了,应该是读“pei证”,所以话不投机,戛然而止。尹庄的田仁卿老先生在韩城县医院工作,以温病擅长,我早先见他的时候是他因“文革”期间靠边站,在巷道里晒太阳。在我中专毕业留校后地区中医学会的会议上,我得以和老先生面谈,且他对我这个后生另眼高看,会后就托人问我年龄和婚姻状况,要是我再大上几岁的话,十有八九就成了伊尹居住过的村庄——尹庄的女婿了。田老先生的儿女较多,一个给我当过初中老师,一个给我当过卫生班老师。前几年,老先生遗著《伤寒论诠稿》在香港出版,我也曾受赠收藏,良有以也。

这是我(前排左起第一)初中毕业时和同学的

我小时候受家庭影响甚深,不仅仅是大户人家的祖父祖母率先垂范,识文断字;而且当过教书先生的父亲,通明达理的母亲,潜移默化,使我获益良多。引用我写的《伯父与我》中的一段话吧。

“刚学会认字的我在囫囵吞枣地勉强读完《儿女风尘记》《高玉宝》两本小说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反复多次翻阅《志愿军英雄传》系列精装书,既为书中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所迷恋,也希望看到伯父的形象和事迹。因为家藏照片中伯父军装笔挺,气宇轩昂的光辉形象几乎占据了我不大心灵中大人物的全部。”

我在小学、初中阶段已体现了家族“重德好文,克己敬业”的家风,语文成绩好,记忆力强。 +OMBc948E0nmoKWIrJN8V0zcTdto+qUcA1N47+1yhJo5TkJBd/5wrssxgrUyHb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