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原1]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原2]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原3]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痸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4)[原6]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5)[原11]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6)[原7]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7)[原9]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8)[原4]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9)[原5]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10)[原8]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桂枝汤 主之。(11)[原12]

桂枝 三两,去皮 芍药 三两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右五味, img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img img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2)[原13]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13)[原2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葛根汤 主之。(14)[原14]

葛根 四两 麻黄 三两,去节 芍药 二两 生姜 三两,切 甘草 二两,炙 大枣 十二枚,擘 桂枝 二两,去皮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 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原15]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桂枝去芍药汤 主之。 促一作纵。 (16)[原21]

桂枝 三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若微寒者,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主之。(17)[原22]

桂枝 三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汤 主之。(18)[原20]

桂枝 三两,去皮 芍药 三两 甘草 三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9)[原10]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20)[原18]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21)[原19]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22)[原17]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23)[原16]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 桂枝二越婢一汤 。(24)[原27]

桂枝 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 各十八铢,炙 大枣 四枚,擘 生姜 一两二铢,切 石膏 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越婢汤方,麻黄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十八铢,甘草十二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分之七,弃之。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合方。旧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当云桂枝二也。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要》一云起脾汤。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 枝麻黄各半汤 。(25)[原23]

桂枝 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 甘草 麻黄 各一两,去节 大枣 四枚,擘 杏仁 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臣亿等谨按: 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三个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个,合方。详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 桂枝二麻黄一汤 。(26)[原25]

桂枝 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 一两六铢 麻黄 十六铢,去节 生姜 一两六铢,切 杏仁 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 一两二铢,炙 大枣 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 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 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27)[原26]

知母 六两 石膏 一斤,碎,绵裹 甘草 炙,二两 粳米 六合 人参 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主之。(28)[原28]

芍药 三两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白术 茯苓 各三两 大枣 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 甘草干姜汤 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 芍药甘草汤 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 img 语者,少与 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 四逆汤 主之。(29)[原29]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 四两,炙 干姜 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 甘草 各四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 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 二两,炙 芒消 半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 二两,炙 干姜 一两半 附子 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条文编次说明:

第1条至第7条为第一节,论述太阳病提纲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及风温、太阳与少阴的关系、太阳病欲解时。

第8条至第10条为第二节,论太阳病有邪气传经与正气传经的不同情况。

第11条至第14条为第三节,论述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治以及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再用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证治。

第15条至第18条为第四节,论述经过误治后仍可用桂枝汤或用桂枝汤加减的几种证治。

第19条至第23条为第五节,论述风家表解后,津气不足,身体不清爽,需十二日愈;喘家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为佳;论述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论述几种不可应用桂枝汤的情况。

第24条至第26条为第六节,论述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以及桂枝二麻黄一汤三种证治。

第27条至第29条为第七节,论述误治后的几种成为坏病的证治。

说明:宋本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有最后一条,即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 img 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 img 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 img 语,故知病可愈。”但此条应为后人所加入,论述也零乱,故删。 S/p8S2wuHhrHPqyHnf1iKJJKai49msEFaYWnUoHZt/3BccQ+tgR+FVNYFazS1h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