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慈悲的本性

为什么要在一本书里集中谈论慈悲?这既是因为慈悲乃人之本性,也因为它是我的心结。

世人常说童年天真烂漫,回想我这几十年的生活,真正做过的恶事都是在孩提时代。我曾经和一帮孩子比着弄死过几只螳螂和知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罪孽深重。

我对这个世界贡献甚微,但和很多人一样,我知道自己内心埋着几粒慈悲的种子,有的甚至还长成了嫩苗。我曾试图寻找其来源,发现它既非来自父母的熏陶,也不是学校的教育,而是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点呈现出来的。

世间有些事情,因为无法解释,人们便说是因缘造化。上大学时我读过几本有关佛学的书,感怀最深者莫过于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时候真觉得人生有此弘愿足矣。所谓成长,就是不断遇见理想中的自己。这个自己不是在遥远的未来等你,而是深藏于你的心府,只等着时间与机缘的大风吹去上面的尘埃。

而我也并不认为慈悲是来自神的恩典,就像诗人米沃什所写:

假如没有上帝,

人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

他仍旧是他兄弟的照顾者,

他不能让他的兄弟忧愁,

以没有上帝的名义。

回望人类的过往,只要细想背后的残酷,就会透不过气来。我在书里对比了雨果和鲁迅,由此谈到“不完整的慈悲”。在我看来,真正伟大的革命不是一部分人过上好日子,而另一部分人必须去死。事实上,顺着这种逻辑没有谁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因为只要现实需要,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消灭的对象。 i/qiwWzPisocWwRk5yEmaAlG0SGil0P4JBE3+21OSLq+K62QFk4KX2Iq/Kg/L12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