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四)地狱里的西西弗斯

几年前的一天,我在旧金山遇到一对华裔夫妇。先生姓钟,在移民美国时他特别带了一本《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据说他喜欢我的书的最大原因是在我身上读到了伯特兰·罗素的三种激情——“对于爱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这是罗素写在自传序言里的句子。我自知完全无法与他相提并论,但听到读者这样谈到我,亦与有荣焉。而且,我承认我身上一直有着上述三种激情,也希望能够像罗素一样独立思考、光明正大地看待世间一切善恶美丑。

在我孤独求索的道路上,罗素的许多观点对我而言是一种安慰。比如对基督教的怀疑——为什么它声称博爱却又为离经叛道者准备了地狱?在罗素看来,“真正非常慈悲的人决不会相信永远的惩罚”。

这样的悲悯在我阅读加缪的文字时,同样心有戚戚焉:

我作品的意义。这么多的人都得不到恩慈。没有恩慈的生活要如何过下去?

是该采取行动了,来做这件基督教从未做过的事:去关心那些被打入地狱的人。

既然人都是要死的,而宇宙又对此漠不关心,那么人生还有何意义?面对荒诞的世界,加缪分析了三条出路:自杀和依靠信仰都是在回避问题,而人真正能够把握的是拥抱荒诞并在此前提下充分地度过人生。

就像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大胆地承认生活的荒诞,在徒劳无功的挣扎中表达对生命的热爱。而且,“Il faut imaginer Sisyphe heureux”(要想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唯其如此,加缪才有理由宣告,“在隆冬,我终于知道,在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阿多尼斯有一首《致西西弗斯》,相信只有读懂了加缪的绝望与幸福的人,才会真正理解它。

我立誓在水上写字,

我立誓与西西弗斯一起

承担他无言的巨石。

我立誓与西西弗斯一起

经受那狂热与火花,并在失明的眼中

寻找一根最后的羽毛

为秋天和野草

写尘土之诗。

我立誓与西西弗斯活在一起。

而我亦宁愿相信,以追求美好生活的本性,我所往复推动的不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生命中的玫瑰。 1h3vAdL/uLOlQijfZwc7FnX/8S/acoof7qs+omKhC1YmG2pEjKGNu+5O2JaagZ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