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自私的德性

正如安·兰德在《自私的德性》一书中批评利他主义的变质,我并不反对利他主义及其所带来的奉献之美。我反对的是利他主义对个体权利的贱斥甚至毁灭。而这也是我批评钱理群先生的原因之一。我无法理解一个请求他写推荐信的学生如何变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而且可能“比一般的贪官污吏还坏”。那只是一个追求个人奋斗的年轻后生而已,担不起这些影响国家未来的污名。

本来,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应该成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两翼,而不是互相否定。然而利他主义伦理学却将利己者塑造成恶棍。按兰德的说法,这一倾向主要基于两个非人的信条:一是任何关心自己的利益的行为都是罪恶,不管这些利益是什么;二是这个恶棍的行为事实上只对他自己有利,他们必须为了邻居的利益而放弃这种利益。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坚持个人奋斗的人可能被并不存在的“集体利益”所碾轧。

观察当今所谓的道德判断有多么荒谬吧。一个创造财富的工业家和一个抢劫银行的恶棍被视为同样不道德,因为他们都是为了“自私”的利益而追求财富。有两个年轻人,一个为了养活父母而放弃自己的职业,并且再也没有超越杂货店店员的级别;另一个则在经受了极度痛苦的奋斗之后,实现了他的个人抱负。但人们却认为前者在道德上高于后者。一个独裁者被看作是道德君子,因为他犯下不可告人的暴行是为了造福于“人民”而不是为了他自己。

在该书导言中,兰德直言不讳地指出人有权利关心自己的利益,这是道德生存的本质。而“攻击‘自私’就是攻击人的自尊,放弃‘自私’也就是放弃自尊”。

这本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书里有不少真知灼见,比如个人是法无禁止即自由,而政府是法无授权即禁止;政府并不生产道德,它唯一需要尊崇的道德是保护国民的权利,以避免遭受暴力及其他罪恶的侵害;而且,在现代社会政府一样有作恶的倾向,它劫掠一个国家的财富不会明目张胆,但会借助通货膨胀得以实现,等等。在此意义上,当个体受到各种改头换面的集体主义或国家主义侵害时,能唤醒他们不与世同沉的力量正是深藏内心的利己的激情。

与此同时,由于人有合群的激情,集体主义永远不会褪去迷人的色彩。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注意到,一旦个人被从原有的社会认同中剥离,成为原子化的个体,巨大的孤独感会铺天盖地而来,此时如果有嗜权者乘虚而入,极权国家的形成就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我无意将自私放到一个绝对的高度,但极端年代之恶往往就是从逼迫人们放弃自私开始的。在此关键时期,一个人的自私与自救并无本质区别。

真正的利己是以不牺牲他人为界,否则他也将受到来自其他利己者的损害。兰德并非主张人人只顾自己享乐,而无视其他鲜活的生命。与此相反,她希望为所有鲜活的生命留存鲜活与勇敢。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个人奋斗,不仅光彩而且还可以塑造他的灵魂。

如果关心自己的利益是罪恶,那么活着本身就是罪恶。 cLOi259O4Bi/lUEQzloRMZ3dqjKCU1Vz51KAKz9Fzly5O1zj3jkSPm9EE0ImpY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