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大马路上的时候,差不多走了十来分钟。
根据人走路的平均速度一个小时步行三公里来计算,十分钟差不多可以走五百米,而因为我和闻旭两人都比常人要慢一些,估摸着也有三百米左右。
回头看了看已经走出来的泥巴马路,闻旭摇了摇头,说道:“想不明白,如果凶手是为了不想引起人的注意,为什么不把车开进去?”
“如果凶手没车呢?”听他这么问,我下意识的就反问了一句。
见我这么问,闻旭的头摆得跟拨浪鼓一样,说道:“不可能,从凶手两次行凶的时间来看,他没有车的话,根本就没有时间行凶。”
百思不得其解,闻旭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暂时想不通就先不想,我们去找别的线索。”
“找什么线索?”听他这么说,他肯定还是有些想法的。
“去杨华家。”闻旭眼冒精光的说到。
两起凶手案现场都留下了杨华的血手印,虽然杨华已经死了,但这并不代表这个案子就和他没关系了。
而且,根据两个案发现场同样的血手印,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两个案子和杨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过,一提到去杨华家,我有些不由自主的觉得瘆得慌。
虽然我不是有神论者,但一连两天的经历,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刺激。
从我内心深处来说,我想参与到这个案子里面来,甚至想亲手将凶手揪出来,这是一个警察最正常的反应。但是站在一个正常人的立场,事情又不是这样的,不说两个案子的诡异,就说在第一个案子中,我几乎是陪着凶手行凶的,就让我时不时的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不过,说到去杨华家,我倒是好奇的问了一句:“你知道杨华家住哪里?”
“多新鲜。”闻旭说道:“当初杨华砸了我车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家住哪里了。”
“杨华砸了你车?”我没听懂,有些惊讶的看着闻旭。
耸了耸肩,闻旭说道:“不是么?他砸的张俊的那辆车是我名下的,之前不是说过么?”
听他这么说,一阵恍然。
不过,他既然知道杨华家,我倒也想去看看。
说真的,从这个案子一开始,杨华这个人就一直在这个案子里游荡来游荡去,如果说他跟这个案子没关系,怕是没人信,但要说他能和这个案子扯上什么关系,估计更没人信了。
对于杨华,我还是有那么一些印象的。
三四个月前吧,具体时间我也记不得了,当时就是杨华砸了张俊的车,有人报警了,徐队长让我去处理一下。
一般来说,这种案子是不归我们刑侦大队管的,但谁知道那天是为什么鬼使神差就将这差事儿扔我头上了?
在我的印象中,杨华是那种儒雅中又透着一股子蛮不讲理,我还清晰的记得,当初我都到了现场,杨华还不依不饶的要砸车,不管谁劝都没用。
如果说,他这种性格还活着的话,我倒是相信他有可能情绪一激动,干出杀人的事儿,但他已经死了啊?
说真的,我实在想不到,他和这个案子到底会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我这边脑子里乱七八糟琢磨的时候,闻旭已经搭上了一辆顺道回城的出租车。
“走了,快点了,别在哪里发愣了。”朝我招了招手,催了崔我,闻旭径直坐了进去,见此,我也不在迟疑,急忙跑了进去。
上了车,我好奇的问道:“师傅,你们还往这个方向跑啊?跑到这里,都是城郊了啊。”
出租车师傅笑了笑,说道:“现在都跑的少了哦,以前这片那些工厂还再开的时候,我们一天最少都要跑一趟看看,现在嘛,三天两头也会跑这边送送客什么的,赚钱嘛,只要客人给钱,如果能上天,我一准儿带他上天。”
开出租车的司机,一般都很健谈,三言两语就有的没的聊了起来。
至于闻旭,一如既往的高冷,每当他不想说话的时候,那是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屁来。
聊了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到地方了,闻旭示意我下车,主动的将车费付了。
嗯,其实如果不是一看到车费一百多,我还真就付了,倒不是说一百来块钱很多,而是我身上好像还真没那么多。
“杨华家在二楼。”下车后,闻旭给我指了指一栋老式的民房说到。
我看了一眼,这房子大概也就是八九十年代的老建筑了,估摸着是当时单位的福利房。
看了一眼后,我说道:“既然到地方了还愣着干嘛啊?走,进去。”
正当我前脚迈出去的时候,闻旭拉了我一把,说道:“等一下?”
等一下?
我回头不解的瞅了他一眼,心说,来都来了还等啥?
“你忘了?”闻旭提醒我道:“王刚之前也来了,你难道就不怕在楼上遇到他?”
听他这么一说,我明白了,点了点头,然后和闻旭找了跟楼下花坛里的大树下坐起乘起了凉。
约莫一个多小时的样子,王刚果然从二楼下来,看到这一幕,我还真有些庆幸之前闻旭拦住了我。
以我和王刚的恩恩怨怨,看到我去杨华家,这个家伙难免有些小心思,虽说我不在乎,但总被人惦记着,绝对不安逸。
这会儿,不需要闻旭提醒,我也没有急着朝楼上去。
刚走了一拨警察,如果不隔那么一会儿,又来一波警察的话,不管是谁都会起疑心。
大概在二十来分钟后,我们两人相继扔下了烟头,朝着二楼走去。
闻旭轻声敲开了房门,我说道:“阿姨您好。”
开门的是一个年级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女人,但看样貌应该是杨华的妈妈,因为两者还是有些同像的。
我正准备回答,闻旭抢着说道:“我们是公安局的,也是小旭的朋友。”
说着,他还捅了捅我腰杆,示意我将警官证拿了出来。
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之所以让我跟他一起同流合污,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有警官证这个东西。
不过,事已至此,我也不好拆穿他,只好迎着头皮拿出警官证说道:“阿姨,您好,我们是市局的,想找您们二老了解一些情况。”
“什么情况?”听我说我们是市局的,老人家明显客气了一下,再看到我的警官证以后,又给我们让了一下,好让我们进去。
就在我进门,正准备自报家门的时候,闻旭却是抢着说道:“是这样的,我们是市局交通事故处理小组的,高晓梅是不是住这里的?我们想来核实一下她当时的那场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处理小组?
听闻旭这么说,老人家楞了一下,嘴里一直在小声的嘀咕着什么,虽然听不到,但我也猜的八九不离十,只能说闻旭这家伙,胆子真心大,随便忽悠出一个部门,愣是把杨华他母亲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也难怪这年头老年人容易受骗。
关上房门,老人家说道:“高晓梅是我儿子杨华的媳妇儿,是住这里。”说完,老人家疑惑的问道:“不过,你们那个交通事故处理小组是干什么的?”
“我们交通事故处理小组主要是负责一些存疑的交通事故,前段时间翻看卷宗,觉得高晓梅出的交通事故存在一定疑点,我们就是例行公事来走访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看着闻旭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也是服气了,低下头,我都不好意思看他们。
不过,老人家显然是相信了,说到他儿媳妇高晓梅的车祸,那更是一把鼻涕一把脸的说道:“可把你们盼来了,你们要是再不来,我就晓梅死都不瞑目啊。”
听老人家这么说,我下意识的联想到了杨华妻子,高晓梅的车祸,难道那场车祸还有什么猫腻不成?
“老人家别激动。“闻旭安慰了一下杨华的母亲,说道:”您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我看看和我们掌握到的线索是不是一样的。”
老人家抹了一把泪,说道:“其实,当时我也不在现场,具体什么情况是真不知道,但听我儿子说,晓梅出车祸的时候,肇事司机还是迷迷糊糊的好像喝酒喝醉了,而最后肇事司机居然一点责任都没。”
“这怎么会?“听老人家这么一说,我倒是疑惑的问了一句。
在我的刻板印象中,头顶着国徽的人都是善良正直的,虽然偶有败类,但好人总比坏人多。
像这种通事故,出警大抵都是两至三人,你说一个人腐败也说得过去,怎么可能几个人一起都腐败了?
“怎么会?“见我不信,老人家愤慨的说道:”撞死我儿媳的凶手,他父亲是我们Q市最有钱的人,想他们这种有钱有势的家伙,心中何时有过畏惧,何时又有过法律?”
还别说,我被老人家这一番话给整懵了。
但她说的也的确有道理,在我们国家,有钱人的确是在有形与无形中都比我们普通老百姓要多一些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