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例言

一、本书限于篇幅,叙述古代思想由春秋中晚开始,更前的不再推溯。

二、每一时期各只提及主要的几家,每一家各只提及主要的几点。其余都略去了。因之此书只能提供出中国思想史里几个主要节目,并非中国思想史之全貌。

三、每一思想家之生卒年代及其师友渊源,生活出处,以及时代背景,均为研究思想史者必须注意之项目,但此书因限于篇幅,都略去了。

四、书籍之真伪及其著作年代必先经考核。如本书叙述老子思想在庄子后,叙述《中庸》、《易·系辞》在孟、荀后,在本书作者均有极精密的考订,与极坚强的证据,但本书中全避涉及。

五、各家思想之内在精义,本书均未能详尽阐发,只求以简括透辟的语句,就扼要处约略指点,留待读者自己研寻。

六、本书所引各家原著,除极少例外,均未详细注明书名篇目,因此乃研治中国思想史者之普通常识,为节省篇幅计,均经略去。

七、本书作者以前各著作,与本书可互相阐发者,有(一)《国史大纲》(二)《国学概论》(三)《先秦诸子系年》(四)《四书释义》(五)《墨子》(六)《惠施公孙龙》(七)《庄老通辨》(八)《阳明学述要》(九)《近三百年学术史》及(十)《中国文化史导论》(十一)《文化学大义》诸种。其未经集成专书之大量散篇论文,将来拟汇合为《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书。本书大体,仅为上述诸书之赅括而综合的叙述。读此书者,希望能参考及上列诸书。

八、研治思想史,决不当不注意及通史与文化史。读此书者,尤希望至少能参考及拙著《国史大纲》及《中国文化史导论》之两种。

九、研治中国思想史,最好能旁通西方思想,始可探讨异同,比较短长。本书关于此点,仅能微引端绪,甚望读者勿轻易略过。

十、本书旨求简易通俗,各家思想之精深博大处,终不易于言下尽求速了。读者贵能细心玩索,明得一家是一家,明得一节是一节,明得一句是一句。若能反覆研玩,积累之久,自能有豁然贯通之境。

十一、无思想之民族,决不能独立自存于世界之上。思想必有渊源,有生命。无渊源无生命之思想,乃等于小儿学语,不得称之为思想。今天中国之思想界,正不幸像犯了一小儿学语之病。本书旨在指示出中国思想之深远的渊源,抉发出中国思想之真实的生命。学者由此窥入,明体可以达用,博古可以通今。庶乎使中国民族之将来,仍可自有思想,自觅出路。幸读此书者,切勿以知道一些旧公案,拾得一些旧话头,即为了事。

十二、本书成稿距今已二十多年。经作者再自阅读,有增添,有改定,与旧版稍有不同。幸读者注意。

一九七七年岁首识 Ttj90syLi9HRGU4/F1I1Wgu4S8SYjj2t+L8T4zkZnrFSwhNDpqBabRF5Onz6ZG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