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济是人生一个“基本”问题,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若使经济问题不得好解决,其他一切问题都将受影响。可是经济问题并不包括人生的整个问题,也不能说经济问题可以决定人生其他的一切问题。我认为经济在全部人生中所占地位,消极的价值多,积极的价值少。缺少了它,影响大;增加了它,价值并不大。譬如一个人要五百元维持一月的生活,缺少了一百元,对整个生活影响大;但增多了一百元,则此一百元之价值决不能和缺少的一百元相比。甚至经济上无限增加,不仅对人生没有积极价值,或许还可产生一种逆反的价值,发生许多坏处。个人如此,整个社会世界亦复如此。所以经济价值是“消极的多于积极的”。换言之,经济只是人生中少不得的一项“起码”条件。若论经济情况的向上,却该有其一定比例的限度。由整个文化、整个人生来看经济,经济的发展是应有其比例的“限度”的。倘若个人或社会,把经济当作唯一最重要的事件与问题,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决非最理想的人生,这社会也决非最理想的社会。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可以决定一切,全部人生都受经济条件的支配,这一理论,就今天西方世界来说,未尝没有它部分的真理。但是这个真理,已是病态的真理。我们若真受经济问题来支配决定我们的一切,这一个人生,这一个社会,这一段历史,这一种文化,已经走上了病态。马克思的理论,是在西方社会开始走上病态后才产生的。因此他讲人类社会演进,完全在经济问题上着眼。他说:“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的社会。”这样讲法,至少有两个缺点:

第一,他只能讲通半部西洋史。中古时期的欧洲,是一个封建主义的社会;近代欧洲,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这算是对了。可是以前,还有很长的一段。在希腊、罗马时期,马克思说它们是奴隶社会,这话便太牵强。单拿“奴隶社会”四个字,包括不尽希腊的文化人生和罗马的文化人生之显然不同处。我想马克思是先研究了近代欧洲社会,再推到中古时期,认为是由封建社会转成资本主义的社会,这算是对了。再向上推,而仍要单从“经济”一观点来讲西方全部历史,就有些说不通。

此刻我们单根据他后半一段来讲,封建社会有两个阶级之存在,一是“贵族”阶级,一是“平民”阶级。这里有该特别注意的一点,西方的贵族阶级,不全是政治上的公爵侯爵等,同时还有教会,也等于封建大地主。这一社会渐渐演变,到近代都市兴起,乃有新的工商业,所谓“中产阶级”,起来向上面的封建贵族争取自由,争取政权,造成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他们讲个人平等信仰自由,结果造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经济上的“不平等”和“不自由”。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伦敦,看到当时种种工业生产之不人道,经济上的不平等,发表他的“资本论”“唯物史观”“阶级斗争”一套的理论。他说:资本愈集中,无产阶级愈扩大,中产阶级便不可能存在。无产阶级经过了资本主义的严格管理,他们有知识,有训练,有组织,只要扩大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这个世界就变成了无产阶级专政。可是大家都说马克思这个预言失败了。照他的理论,应该在资本主义极度发达的国家,才愈容易引起无产阶级的反动。今天共产主义并不产生在美英等国,而产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

实在马克思预言也并不错。我们若不把各个国家分开单独看,而从整个世界的共通处去看,由于资本主义个人自由的经济发展,在国内固造成有产、无产阶级之对立,但由资本主义之向外发展而成为帝国主义之殖民侵略,却使国内穷的不太穷,富的更富了。但就整个世界言,正如希脱勒所讲,有许多变成“有”的国家,有许多变成“无”的国家,如是则并不是在一国之内变成为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对立,而是在整个世界上分成了“有”的国家与“无”的国家之对立。俄国正是一个经济落后的“无”的国家,所以列宁要补充马克思所没有强调的一句话,即是“打倒帝国主义”,这只是马克思预言的局部修正。

今天的世界,若没有更好的方案,终不免会产生“有”的国家与“无”的国家的斗争。这是说明了今天的西方,已经走上了经济问题成为最主要问题的时代,这根本是一个病态的时代。马克思确实指出了近代西方的病态,但共产主义并不能解决这个病。有了资本主义才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反动”。倘使资本主义不加修正,共产主义不可能完全消灭,这是西方现代文化一大困难。 ch1JXfr2Ra5iG/Z4a1qaeznjcDC/vx43ROHd/frpRN6TyXplhmXAnIdu+zwXXu0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