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因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之误解。我们若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自该检讨传统政治。这是我想写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一因。

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和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已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但由于国家大局之动荡,私人生活之不安定,而自己想写的,感到比这一部书更重要的也还有,因此此书终于没有写。

一九五二年三四月间,承何敬之先生要我在战略顾问委员会讲演“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但讲期只有五次,每次只限两小时;又为旅途匆促,以及其他条件,并不能对历史上传统制度详细陈述,精密发挥,只择汉、唐、宋、明、清五代略举大纲。本来想再就讲演纪录把在讲演时未及提到的,略事增补;不幸讲演完成,我即负伤养病。在此期间,没有精力对此讲稿再事改进。只得就原纪录稿有与原讲义旨走失处稍稍校正,而其他不再润饰了。将来若偿宿愿,能写出一部较详备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则属至幸。而此书得以抢先呈教于读者之前,亦可稍自欣慰,并在此致谢何先生之美意。若无何先生这一番督命,连此小书,也不会有仓促完成之望的。

一九五二年八月钱穆在台中

此稿初成,在一九五二年八月我在台中养病时。嗣后总政治部来函,请写一本研究“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教材,截稿期限甚迫;乃就此稿稍加修改,如唐代的两税制,明代的赋税制度等,均有若干新资料补入,较原稿稍微充实。然恐尚多疏漏谬误,切盼读者之指正。

一九五五年八月钱穆于香港 Esii2BX1XswtfctvXP1k/5l02JAgOoRnnDFqhiT4iOV0zOA4kM1ru6Ol06mLTu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