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立储难题

丹药在李纯体内四处游走,烦恼却与日俱增。不是说丹药没有作用,而是李纯的心病很重,一般的药治不了。

李纯的心病是储君之位,这块心病困扰了他一生。

初即位时,李纯名下已有数位皇子,长子李宁,次子李恽,三子李恒。三位皇子中,长子李宁的母亲品级为美人,次子李恽的母亲在《旧唐书》中没有记载,按常理推断,品级可能比美人还低,而三子李恒的母亲郭贵妃则让满朝为之侧目,她姓郭,是中兴功臣郭子仪的孙女,《醉打金枝》中男女主角的女儿。

《醉打金枝》的男主角叫郭暧,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迎娶的是唐代宗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婚后的一天,郭暧喝醉了酒,回家与升平公主发生了冲突,据说醉酒的郭暧说了这样一句话:“别以为你是公主就了不起,你们李家的皇位还是我爹保住的呢,要是我爹想当,还有你们李家的份儿?”

郭暧说的是醉话,发泄的是积攒多日的不满,只是这样的话一出口,后果就是坑爹。

一生谨慎的郭子仪闻讯后迅速行动,先把郭暧痛打一顿,然后将其绑进皇宫,交由唐代宗李豫处置。李豫倒是有大海一般的胸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说了一句:“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意思是说,小两口吵架的事就由他们自己处理好了,咱们当长辈的就装不知道。

一场危机被唐代宗李豫轻描淡写地化解,既显示了皇帝的胸怀,也从侧面印证了郭子仪的地位。如果换作别人,家中发生如此蔑视皇家的举动,后果不敢想象。

《醉打金枝》有后人演绎的成分,但剧中人物的关系却是清晰的。

从人物关系捋下来,郭暧的女儿郭氏按辈分跟李纯的父亲是一辈的,严格论起来,李纯应该称郭氏为表姑。为了亲上加亲,辈分也就顾不上了,李纯在皇族的安排下娶了自己的表姑做正妻。

从日后的表现来看,李纯对这段被安排的婚姻是不满意的,以致他对郭贵妃生的孩子李恒也不满意。

元和元年八月,李纯封郭氏为贵妃,括弧,皇后之位空缺。

不是李纯不懂礼仪,其实他太懂礼仪,在他心中,他压根儿不想把皇后之位给郭家。郭子仪虽早已作古,但余威尚在,如果皇后之位再给了郭家,那么郭家将来是否会对李唐王朝构成威胁呢?

武则天的武家、韦后的韦家、杨贵妃的杨家,这些对于李唐王朝都是刻骨铭心的伤痛记忆,殷鉴不远啊!

皇帝心中想的永远都是自家安危,李纯也不例外。

从册封郭氏为贵妃起,李纯便生活在自相矛盾之中:后宫没有皇后,郭贵妃便是后宫之首,如果要立太子,那么郭贵妃的儿子理应是第一顺位,可李纯既不想让郭氏当皇后,更不想让郭氏当皇太后,问题变复杂了。

立太子的事拖了下来,一拖就拖到了元和四年。

李纯痛定思痛,在部分大臣的支持下,采用了折中的办法,册封长子李宁为太子。既然后宫没有皇后,那么诸皇子都是庶出皇子,索性立长子。

立储的问题似乎解决了,没想到两年后新的问题又来了。

太子李宁病逝了。

太子之位再度空缺。

立储的话题重启,该立哪位皇子呢?

李纯想照方抓药,但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支持郭贵妃之子李恒的占了大多数。

二皇子李恽,生母出身寒微,三皇子李恒,生母为贵妃,又来自郭家,胜负已经没有太多悬念,即便李纯贵为皇帝,他也不能跟满朝文武对着干。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总是一言九鼎,为所欲为,实则不然。在很多时候,皇帝只是一个天下共主的符号,并不能完全一言九鼎为所欲为,古今中外,能够一言九鼎为所欲为的皇帝有几个?即便有,多数都是暴君。

无奈之下,李纯只能让步,顺应民意册立三子李恒为太子。册封之前,李纯还留了一个心眼,让翰林学士崔群替二皇子李恽写一个让位奏章,让位奏章将证明原本太子之位是李恽的,只是李恽品德高尚,让给了李恒。

李纯想为将来留一个伏笔,可惜伏笔还没有埋,就让崔群给掐了。

翰林学士崔群说:“把自己的东西交给别人叫让,三皇子李恒本就是嫡子,二皇子李恽是庶子,哪里是让啊!”

李纯暗暗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面前是厚厚的一堵墙。崔群的话不是没有漏洞,他说李恒是嫡子就是漏洞,但崔群的话代表了很多大臣的想法,他们都认为郭贵妃就是事实上的皇后,而李恒就是最尊贵的嫡子。

饶是皇帝,也得尊重礼法:“立嫡立长立贤”,谁能绕过规则呢?

元和四年(809年),李纯灵活运用了规则,立了长子李宁,而到元和七年(812年),他再也灵活不起来了,满朝文武都将票投给了郭贵妃之子李恒,面对满朝文武的支持之声,他只能尊重大家的意见,立李恒为太子。

李纯心中充满了委屈,他不想被人操控,更不想自己百年归世后朝政大权落入郭家,可是他又能怎么样呢?

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但还是有的,打小就在李纯身边的宦官吐突承璀就是其中一个。

吐突承璀,字仁贞,闽(今福建一带)人。吐突是一个有鲜卑血统的姓氏,由于民族的融合和人口迁徙,吐突一脉也散播到全国各地,吐突承璀出生于闽地,那个地方在唐朝是宦官的高产地。顺便说一句,唐朝的宦官多数来自闽地和粤地(今广东一带)。

吐突承璀打小跟李纯一起长大,为人机灵,深得李纯赏识,李纯登基之后,吐突承璀颇得重用,甚至担任过征讨藩镇联军统帅。即便大臣们对重用吐突承璀颇有微词,但李纯依然故我,表面不再过于恩宠,但实际还是将吐突承璀视为第一心腹,让其出任左神策军中尉,手握禁军兵权。

别人不懂李纯的心思,吐突承璀懂。

看李纯一直为储位之事忧心,吐突承璀宽慰道:“大家(唐朝近侍称皇帝为大家)不必过于忧心,太子可以立也可以废,最终谁继承大家的皇位,还是大家说了算。”

李纯微微摇头:“谈何容易啊?满朝文武都站在郭贵妃那边,即便是朕,也不能无视满朝文武的意见啊。”

吐突承璀眼珠一转:“大家放心,奴才会把这件事一直记在心里,一定协助大家把皇位传到最钟意的皇子手中。”

李纯看了吐突承璀一眼:“你啊,自小跟在朕身边,朕的心思只有你最懂。”

吐突承璀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全凭大家抬爱,奴才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纯略显宽慰地点了点头,朝臣们都说吐突承璀这些宦官不可委以重用,朕怎么就觉得他们值得信任呢?

看来朝臣们的话也不能全听。

李纯正出神,内常侍陈弘志上前奉茶:“大家,请用茶。”

李纯接过茶杯,刚喝一口就吐了出来,茶水居然有些烫。

李纯拿起茶杯向陈弘志砸了过去,发烫的茶水泼了陈弘志一身,陈弘志忍着痛跪了下来,连声求饶:“大家息怒,大家息怒。”

陈弘志已经记不清这是李纯第几次发怒了,近几个月来,李纯喜怒无常,动辄发脾气,甚至已经有几个宦官因为一点小事被处死了,众人在李纯身边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脑袋便搬了家。

李纯怒吼道:“狗奴才,茶水冷热都不知道,是不是该割了你的舌头喂狗!”

陈弘志冷汗涟涟,衣服都汗湿了。

吐突承璀上来打个圆场:“大家息怒,龙体要紧,龙体要紧,跟一个奴才生这么大气不值当。”

陈弘志心中暗骂一句,都是奴才,你摆什么谱啊。

李纯冷眼看着陈弘志:“滚!”

陈弘志唯唯诺诺地退下,眼角扫了一下吐突承璀:“狗仗人势的东西!”

常在李纯身边,吐突承璀知道李纯是丹药吃多了,方士柳泌炼制的丹药虽好,但不能多吃,吃多了就会对丹药产生依赖,进而就会掏空身体。吐突承璀不是没有劝过李纯,但李纯就是不听,他坚信世上有神仙,他坚信丹药能够让他延年益寿。

现实的情况是身体每况愈下,大不如前。

东宫内,年轻的太子脸上满是焦虑。

自从父皇患病的消息传出之后,太子李恒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虽说已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但不到登基一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历朝历代的变数史不绝书。

李恒正在等消息,等舅舅郭钊的消息。

一个时辰前,李恒派心腹前往舅舅郭钊家,名义上是送礼物,实际上是向舅舅问计,当此危机时刻,自己该做什么呢?

心腹终于回来了,带回舅舅的一句话:“安心做一个孝子就够了,其他的不用考虑。”

这就是舅舅的妙计?

万一,万一,有人拥立别的皇子怎么办?

李恒焦虑是因为他年轻,舅舅郭钊不焦虑是因为他经历的事太多了。

宦海浮沉多年,郭钊早就摸清了李唐王朝的脉,如今满朝文武都心属太子,皇帝李纯也得顺应这个民意。再者,一直为二皇子李恽摇旗呐喊的也只是吐突承璀少数几个人,应该翻不起什么大浪。

郭钊看似平静,实则还是有所担心,一旦皇帝龙驭上天,吐突承璀突然发难,伪造先帝遗诏,又该如何处置呢?

看来还是得早作打算。 n7XXOu9z/6Kzq6lF8X6p9bBcAgy91zAL4TcVxJBZdZGBkYTUaTWEV5YiA/8fiT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