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春姑娘一把脱下了我的秋裤

我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一个事,同样的温度下,比如说15℃,在春天的时候,秋裤你就穿不住了,而在秋天的时候呢,这个秋裤你穿着正合适。那时候,我只觉得这个现象很有趣,也不深想。随着慢慢长大才发现,哦,原来这个现象背后真的有很大的学问。

什么学问呢?原来,人的气是有内外出入的。春天,我们身上的阳气由内向外散发,所以就会觉得穿秋裤会勒得人难受,而到了秋天,阳气是由体外向体内收敛的,所以你就觉得秋裤虽薄,却能挡风祛寒。

我又再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长大之后,这个变化我就不那么敏感了,小时候怎么就能很快感觉到。后来,和徐文兵徐爷聊到《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以及其他诸篇的时候,他反复讲到的一个话题,才又重新唤起了我对这件小事的思考。

原来,我们正在慢慢地变成一个无觉的人。对自然的变化没感觉,是我们文化传承下的最大的毛病,小的时候,我们是如此敏感,我们可以迅速地知道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蛋,这个人对我们会不会有帮助;我们会第一时间知道天气是冷还是热,这个食物是不是自己喜欢吃的。

比如,在我走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就能飞快地察觉到哪一个小朋友喜欢我,我也喜欢或不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但这些从生理到心理,从物质到情感的诸多自然感受,随着我们的成长变得越来越麻木了。我们变成了一个时时充满了“应该”而没有“活该”的人。

什么叫“应该”?应该就是你有道理,有知识,有经验,所以你按照诸多老师教的或者自己后来慢慢学的,自己总结的道理、知识、经验,去形成一套生命中惯性的逻辑,然后就按照这个惯性去活。

很多时候,我们结交一个人,首先觉得应该跟他成为好朋友,因为他有钱、有权,或者因为他可能对我的事业有帮助。而孩子不这样,孩子是“活该”的思维,我活着我就该跟他成为好朋友,或者我就不该带他玩,这叫“活该”。

我发现,人生许许多多的痛苦,或者许许多多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的人,其实都是满嘴说应该的人,许许多多让我们觉得纠结的处境,皆是因为一种“我觉得应该怎么样”的心态造成的。

现在,许多人在应该的方面上走得很错,比如说他觉得互联网时代来了,我应该投身互联网行业,全然不管自己是不是适合在这一类行业里面去做。也许他一辈子做一个手工匠人是最舒服的状态,但是他觉得应该,于是他就去做了。

许多人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说我应该考一个好的学校,哪怕专业不对口,结果上学后纠结、痛苦。

如果你觉得你应该去做某一种工作,而你又不喜欢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在被工作强奸。这就是我们成长的代价。

什么叫天真?天真就是回到“活该”的状态,承认一切就是这个样子,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情绪,认真地、诚实地、敏感地去理解那种“活该”的状态,然后全然接受它,并按这种方式去做。慢慢慢慢地,我们就发现:原来那个“应该”就是道家所讲到的“识神”,那个“活该”就是道家所讲到的“元神”。

我和徐文兵老师共同的老师张至顺道长告诉我们说,人这一辈子就是前半段识神压住元神,如果你有修行,你想很好地成长的话,你要学会把你的识神拿走,重新让你的元神抬头,重新在你的身体里面充满,如此,你就会变成一个快乐的人。

许多人在这一辈子得了很多严重的疾病,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识神压住了元神,他用“应该状态”取代了他身体天生的“活该状态”。

在同样温度的春秋两季里,为什么孩子能够迅速地感受到穿秋裤舒服还是不舒服呢?因为孩子还没有一个关于温度的标准刻度,没有看见别人判断的一个结果。

一个孩子摔倒在地上,很少骨折,因为他就像动物一样,轻轻地就滚过去了。为什么一个成年人摔倒就很容易骨折呢?除了骨骼本身的原因之外,我相信是因为成年人身上那种像动物一样的敏感性没有了。我很感谢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机会和徐老师聊天对话,向他请教上古时期人们真正的生活智慧——《黄帝内经》到底说了些什么?《黄帝内经》说的就是一个中国人,你起码应该保持一个人的活法,起码要保持一种动物的活法,你连动物都没活成,你活什么人?你连人都活不好,你活什么中国人?这是有次第的。

有读者问我:你觉得你和徐老师两个人讲的这个《黄帝内经》对话版跟《黄帝内经》别的版本区别在哪里?

我说:为什么《黄帝内经》本身要有黄帝和岐伯对话?因为两个人在对话的时候,他们所产生出来的思想不是某一个人的,它是和合而成的,这就是“做爱”和“打飞机”的区别。

当两个人互动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相互的刺激和激发,最后徐老师讲的话,他自己回头听,也觉得这是我说的吗?太精彩了吧,为什么?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对着空气说话,和你对着一个有反应的人说话,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面有无穷的韵味和正能量。

我有一个朋友说,好女人和好车是一样的标准,就是你按它它会响。如果按这个女人她不响,那他就不会产生感觉,没感觉就不会有激情,他就不会形成回路,于是他就不会有神来之笔。所以,《黄帝内经》这个对话版也是如此。

另外,我发现对话所产生出来的叫什么呢?叫“中”的力量。孔子说,“中”是什么?中就是两个人拿着一个杵去舂那个面的过程,两个人拿着杵一起舂,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两个人共有的节奏,它超越了个人。

美国《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写了一本书叫《失控》(Out of Control),成了像Facebook创始人、马化腾这样人的心头最爱,书里讲,所有的人,不管是无意识或有意识互动,会产生一种超越个体的共有之力,这种共有之力称为“神”。

所以,我认为这套《黄帝内经》对话版是一套有“神”的书,它超越了个人的判断,成为两个人的共有之神的内容。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以徐老师为主,我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肯定而善良的眼神。

还有读者追问:这套对话版《黄帝内经》跟以往所出的各种解读《黄帝内经》的版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很多人把《黄帝内经》讲成一本,你们为什么要选这五本来讲?

我回答:最大的区别就在,这是一套有欢乐能量,并且真正向上古智慧致敬的书。同时,我们希望让大家知道什么叫“经”,“经”是每一个字都值得推敲的书。所以我们认为一篇文章至少要拿一本书的容量来讲。至今,我们都认为这套书还不够精细。

以前陈寅恪先生在讲课的时候,一首二十个字的五言诗,他能讲一个学期。什么是微言大义,一就是一切,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里面,都蕴含了上古真理。我们只不过是通过不同字的解读,不同句子的解读,一遍又一遍的,恢复到统一的系统里去。

本来,我们在最小的地方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快乐。极大和极小是统一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极小处的快乐,而去追求自以为更宏伟的快乐。其实大的没得到,小的也随风而逝。

我们活着,真的应该以小见大,这样才为之“中”。

春天来了,我想到有一次读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的时候,几乎热泪盈眶,因为那一霎那间,同样一句诗句就涌上了我的心头:春姑娘你就轻手轻脚地来吧,我闭着眼睛都知道该什么时候脱掉秋裤。


2013年3月4日 /7j0tlcFEKEQtRDvpD38fTwTUiDtjPYewim19q+G7gaoyttcE2b2CT4IUfikHn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