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臟,邪气发病。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shu)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臟。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qiu)衄(nu),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bi)厥(jue)。
故冬不按跷(qiao),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臟腑中阴阳,则臟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臟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膲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臟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榖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臟。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榖(gu)黍(shu)。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榖稷(ji)。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榖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xi)。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zhi)。其榖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臟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我妈妈是我的中医入门启蒙老师,六七岁的时候,帮妈妈抄《黄帝内经》,那时我什么也不懂,但小孩子的记忆是一辈子的,“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样的句子从那时就印在我的脑子里了。
梁冬曾笑着说自己学中医后,人生最大的改变是不那么有攻击性了——和了。以前他在凤凰的时候,觉得自己很牛——第一,自己年轻; 第二, 反正无知者无畏。他说自己是先“有知”,再重新回到“无知”,就这么个过程。
中医说白了,还是道家传承。道家是个被动的东西,它不会主动拉着你,“你一定要信我的教啊”,它不是,说是道不远人,但是你得等人去求道。古代讲“医不叩门”,没有说我敲开你家门,说“你有病,我给你治病”,人家会说:“你丫才有病呢!”它就是等着这个人来,向道去靠。
所以这个道的传播,包括中医的传播,它死不了——你说现在没有真正的中医了吧,我告诉你,民间有,民间还在传承。她的这种传播方式注定了她不会大红大紫,也注定她绝对不会烟消云散,她就是一个小河流水,自个儿流着,你爱到我这儿来洗洗脚、洗洗脸,欢迎,你不愿意来我也不去招你。所以我觉得中医和道学注定只能是少数人的享受,它不是大众娱乐的东西,也不是大众喜欢的东西。大众要是喜欢的话,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他病了,他要是没病的话,学什么道啊!老子熬夜打游戏还来不及呢,是吧?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同样地,道家认为生命是最宝贵的,他才去研究怎么养生,怎么治病,当然,得有个前提你认为车是你家最贵的,你才会擦它修它维护它;你要是认为它不贵,你就扔那儿。
舍身取义其实是灭绝人性的教育,但我们现代人已经被这种教育渗透到了骨子里,当碰到事的时候,是加班加点完成工作还是睡觉,你绝对是舍身取义的。所以统治者教你们,一定要二十四小时开机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老天爷是公平的。那些失眠的到我这儿看病,我一看,哎哟,不是被开除的人,而是人事部经理,是开除别人的人,睡不着是劳心了,伤神了。有道理吧?其实当代的病,都出在这里——心有问题。所以很多时候我在治病,其实是在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很多人被我治完病以后改变了,换了个活法。
我每次坐飞机前,会把一信封,里面有银行账号、钥匙,放在家里边——你要准备好死,现在才能活好;你老想着,明天再说,明天可能就摔死你。禅宗有个故事,最冷酷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人生是什么?你掉下悬崖突然抓住根藤,底下有个猛虎,张着牙等着你,上面还有个耗子啃你的藤。这时候你咋办?你是痛苦还是焦虑?没事儿!一看旁边有颗草莓,摘下来吃,哎,真甜!这就是人生,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活出来了。当然,你想做到这一点,且得磨炼呢!你说老师把这道理讲了,讲了没用,必须得经过事儿,甚至是确实有了那种死的体会,死过一次,再活过来,感觉就会不一样,否则,天天地梦游。
老子说:“柔弱者生之徒也,刚强者死之徒也。”所以“无欲则刚”绝对是混蛋话。你看《黄帝内经》说什么?“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在道家的理念里,同性恋去找同性伴侣,虐待狂找个受虐狂,这是对的呀,你干吗要纠正人家?无欲是不对的,纵欲也是不对的。
道家就是比较聪明,它在纵欲和抑欲之间选了个什么呢?节欲。节,有张有弛,所以道家更有人情味;不像有的人,说什么不是为了色。连做爱的时候都不是为了欲,是为了大义,你说这不是变态吗?
当然,中医也忌过度。曾有人问我抽烟否,我当然抽烟了,中医不抽烟,还叫中医吗?中医眼里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你说善恶都得看具体的人,随便拎出来一件事儿你说好与不好,那都是相对论。
一般人会觉得医生是有很多禁忌的,其实没有,只是忌过度。就抽烟这个事吧,那时候我们一入学,我们老教授,王绵之,他是中医世家出来的,为中央领导看病的,他看病是左手号脉,右手一支中华烟。我那时候就知道,混医生要混到抽中华烟。他是一根不带断的,就是一根快灭了又点一根,抽一上午。我就说,老师怎么抽烟啊?他说你不知道抽烟补肺气啊!老先生的身体一直挺硬朗。
我有个朋友做了个小手术,切了个脂肪瘤,医生说不能喝酒,不能抽烟,不能吃辣的,不能熬夜,诸如此类吧。哎哟,把他给烦死了。对于这种情况,就中医来讲,首先你得忌熬夜。人的自我修复全是在熟睡以后,你不完成,就会长异物。有个得淋巴癌死的演员叫李钰,助理说她为了拍戏,连续五天五夜不睡觉,人都木了。什么叫人都木了?失神了!你说你身体里长个东西,神还在,这位人都木了,长什么她都管不了了,所以熬夜是最伤人的。
其实你敲胆经也好,敲带脉也好,不如你让神它自个儿敲。我们活得都很刻意,白天都是意识行为,里面的神都被压着呢,只有晚上意识灭了,神才开始工作了。结果你晚上还不睡,还不让神工作,最后神就跟你拜拜了,黯然神伤,一走了之。
现在就是犯贱的时代,人云亦云,流行啥就来啥,没有个性,只讲“富”不讲“贵”。这一到饭馆,说,把你这儿最贵的菜给我上一遍!这是富人,有钱;一到饭馆,说今儿什么节气,我什么体质,我按我的要求点两道菜。这是贵人。贵在哪儿呢?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我了解自己,我什么心性什么体质,又了解周围的环境。
当今社会大部分的人活得累而自责。像老子那时候的上古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东西。上古之人比较纯粹、通达,也明白很多生命的大道理,反倒是后来社会乱了,人心也乱了。
我们小时候听说,一个有智慧的老人,对一个家庭是多么多么重要。以前我们都没有感受到,你说他们这些老人,不懂互联网,也不懂你们的新玩意儿,但是他们其实什么都懂,你跟他讲什么,他一句话就给你讲明白了。有些人不需要知道太多的事情,开了慧以后,很多东西是无所谓的。有很多老人,他们聪明,耳聪目明,心很敏感,你讲什么他们就立刻想了解;而且他们善良、快乐,也没有那么多焦虑,通达、洞察世事,经历了很多事情后仍然很快乐。因为他们懂天理、知人事,即使什么也没有,也没有多么难受,可以长命百岁。
“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一共五本书,《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述了男女性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规律,女性7年一个变化周期,男子8年一个变化周期,男女各自按照周期去生活,才能达到“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的境地。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讲的是天气变化的规律,强调的是人要按照“寒热温凉”四气变化的规律去调整自己的起居作息,调摄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并指出了违背这个规律会导致的疾病和灾害。
《黄帝内经·天年》描述了每10年一个周期的人体运动变化规律,直到尽其天年到120岁。天命是人类不能摆脱的宿命。顺应这个节奏和规律,人就活得轻松快乐长久,违背这个规律和节奏,人就活得痛苦难受早夭。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人类七尺之躯的存在、演化、衰退是暗合自然规律的。生于东西南北中各地,长于四时寒暑、春秋交替间,每个人都要辨证地保养身体,应对世事,吃穿住行要合天理、顺世道、应风水。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主要讲述气候变化对人的影响,教你借助天时让人生省力。
感谢梁冬邀请我参加“重新发现中医太美节目”去解读《黄帝内经》,使我有机会讲经说法。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编辑播出了这个节目,整整一年,造福影响了上百万的中国人。
感谢《黄帝内经》听打小组成员的辛勤工作,每次电台节目播出不久,对话的文字版就能见诸网上。
感谢马松兄和紫图图书能原汁原味呈现这个系列对话。
感谢姚晨、封新城、佟大为、胡赳赳等好友的热情推荐。
甲午年仲春于北京
我很感谢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机会和徐老师聊天对话,向他请教上古时期人们真正的生活智慧——《黄帝内经》到底说了些什么?《黄帝内经》说的就是一个中国人,起码应该保持一种动物的活法,起码要保持一个人的活法。你连动物都没活成,活什么人?你连人都活不好,活什么中国人?这是有次第的。
有读者问我:你觉得你和徐老师两个人讲的这个《黄帝内经》对话版跟《黄帝内经》别的版本区别在哪里?
我说:为什么《黄帝内经》本身要有黄帝和岐伯对话?因为两个人在对话的时候,他们所产生出来的思想不是某一个人的,它是和合而成的。
当两个人互动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相互的刺激和激发,最后徐老师讲的话,他自己回头听,也觉得这是我说的吗?太精彩了吧,为什么?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对着空气说话,和你对着一个有反应的人说话,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面有无穷的韵味和正能量。
另外,我发现对话所产生出来的叫什么呢?叫“中”的力量。孔子说,“中”是什么?中就是两个人拿着一个杵去舂面的过程,两个人拿着杵一起舂,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两个人共有的节奏,它超越了个人。
美国《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写了一本书叫《失控》(Out of Control),书里讲,所有的人,不管是无意识或有意识互动,会产生一种超越个体的共有之力,这种共有之力称为“神”。
所以,我认为这套《黄帝内经》对话版是一套有“神”的书。它超越了个人的判断,成为两个人的共有之神的内容。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以徐老师为主,我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肯定而善良的眼神。
还有读者追问:这套对话版《黄帝内经》跟以往所出的各种解读《黄帝内经》的版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很多人把《黄帝内经》讲成一本,你们为什么要分成五本来讲?
我回答:最大的区别就在,这是一套有欢乐能量,并且真正向上古智慧致敬的书。同时,我们希望让大家知道什么叫“经”,“经”是每一个字都值得推敲的书。所以我们认为一篇文章至少要拿一本书的容量来讲。至今,我们都认为这套书还不够精细。
以前陈寅恪先生在讲课的时候,一首二十个字的五言诗,他能讲一个学期。什么是微言大义?一就是一切,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里面,都蕴含了上古真理。我们只不过是通过不同字的解读,不同句子的解读,一遍又一遍地恢复到统一的系统里去。
本来,我们在最小的地方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快乐。极大和极小是统一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极小处的快乐,而去追求自以为更宏伟的快乐。其实大的没得到,小的也随风而逝。
我们活着,真的应该以小见大,这样才为之“中”。
梁冬太安
2014年3月24日
越古旧的东西往往越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