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佛法在两千多年的传播过程中,到了今天,大家的认识千差万别,有的人会认为经典里的文言文就是佛法,有的人会觉得烧香拜佛是佛法,有的人会认为暮鼓晨钟就是佛法,等等。

这些都是外在的形象。佛法其实就是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在我们的身体、语言、思想的每一个细节上,在每一次举手投足之间。

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

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修行人的修证功夫就是要靠事业和成就展现出来,无为法离不开有为法。

少数人可以言下大悟,有些人可以通过学习经教悟道。而对更多人来说,在当代这个时空因缘下,要通过做事情来领悟、修行。

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真的在事项中看到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执着,感受到被名缰利锁系缚时的痛苦,感受到失意时的落寞、得意时的张狂,才能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刻和真实的了解。

多多经历,反复锤炼,才能够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只有经历过风浪的水手,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平静。

你有了一定的功夫,对外才能开显出足够的慈悲和智慧。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是为了修道而做事。修道也是为了普度众生。

懂得缘起,掌握缘起,根据缘起随缘做事,组合更好的因缘,成就更广大的善业,而不是跟着情绪和妄想做事。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体会和领悟自他不二、空有不二、依正不二的真理。

出家人通过修行得到的能量,可以通过弘法的方式传递给在家人,犹如发电一样,让在家人更有心力去处理生活中种种的困难和挫折,解决家庭中的矛盾、事业上的矛盾,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服务社会、利益社会的功用。

这和普通的社会事业是不同的,因为它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出世的心。但是,作用和目的有一致的地方——让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人际关系和谐,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远离烦恼和痛苦。

所以,佛法就是活生生的现实,随时可以用,让我们在这个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里,眼所见、耳所听、鼻所闻、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思这六根对六境中,不贪婪,不排斥。

让我们领悟到我们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一个有自性的个体,而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过去常常会误解,佛法就是避世的,但事实是,我们就活在这个世界上,怎么避世呢?逃到哪里能避开六根对六境的所谓现实呢?

佛教的修行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每一种都很可贵,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解脱。做事情也是如此。

只有真的去做了,才知道,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我们懂得了道理,不一定就是真的领悟了。道理一定要融入我们的身心,才算数。

否则,我们就执着于文字,觉得文字就是真理。所以佛门有“指月”这样的说法,用手指去指月亮,误以为手指头就是月亮。

诸佛妙理,无关文字。但是没有文字,佛法也无法继承和传播。所以,我们要学习佛法,更要实践佛法。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古代农业社会农禅并举,很适应当时的社会氛围;现代社会,也是农禅并举,但现在是“码农”。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里,如何探索出更适合现代人的修行道路,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摸索。

两千多年了,语言在变化,服饰在变化,职业在变化,生存方式在变化,山河大地种种外在都在变化,甚至于沧海桑田,但是人心还是那样的——贪、嗔、痴,一点也没变。

大家比较熟悉的佛门中的很多话,都已经成为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拿得起,放得下”,用来形容一个人心胸豁达、自在洒脱。

但事实上,世俗社会的很多痛苦都来自拿不起,放不下;该承担的没有心力去承担,该放下的不舍得放下。做事就是这样历练,要先拿起来,再放下。

在善知识的调教、点拨、指导下,那颗执着和顽劣的心,反复提起,反复放下,慢慢才真能达到宠辱不惊、云淡风轻的境界。

不然,就只是文字而已。


2018年3月12日于龙泉寺

发心要高调,做人要低调,做事讲缘起。 PkWCmx0Tj9dAWtVCNYWzwblbnPwEv+HPtwCmQrnQyFhdL1ZHA5pmO02l6aSwvI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