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化民成俗的师道

注意啊!要晓得中国文化分三道,师道、君道、臣道。师道是超然物外的,所以可以做帝王师;我们称孔子为先圣,也称先师。我说我们有几个老师,除了孔子,还有老子、释迦牟尼都是,耶稣、穆罕默德是副教授。这些圣贤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教育家。师道超越了做领袖做皇帝的君道和做宰相、做好干部的臣道,这三道本来是合一的。中国文化的教育,就是使你走这三条路,教育家走师道,以师道自居。古礼上,皇帝见到老师要下拜,老师不需要拜皇帝的,师道很了不起。我们想要以教育家、以师道自居,在人格的建立上就有所不同。像我们喜欢走这个路线,大丈夫不能立功于天地,不能使国家太平,只好走师道的路。

师道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化民成俗”是师道的精神,“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皇帝也必须要尊师重道。中国几千年讲私人办教育,现在是政府办学校。我常常给同学们讲,从推翻帝制以后,拿最好的学校来讲,你们知道北大第一名的同学有几位啊?有哪个人知道第一名是谁?清华第一名的几十年来有谁啊?他们做出了什么事业?你们现在看到每个学校毕业的同学,社会上能立足的、事业做得很好的,或者最有钱的,哪个是名大学毕业的啊?不多吧!不要迷信这个了,教育不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一行业,社会上成名的人士,不一定是从很好的学校出来的。这就是性情,他的禀赋问题了。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我们做老师的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

我自己的感想,就像古人的两首诗,你们看看,诗的文学味也很好的:

雨后山中蔓草荣

沿溪漫谷可怜生

寻常岂藉栽培力

自得天机自长成

“雨后山中蔓草荣”,一阵大雨下来,山里头的草就长起来了。这是诗哦!文学哦!我们国家这一百年的命运,遭遇到这样大的一个劫数,就是所谓的雨后山中;而现在青年人、新的一代站起来了。

“沿溪漫谷可怜生”,沿溪满山谷都是草,这些草自然就成长了,那个草好可怜,可是它自己长得很快。我们生命活着,后代青年成长起来,也是非常可怜,靠自己成长。

“寻常岂藉栽培力”,寻常是平常的意思,“岂藉”,哪里是靠人家栽培的力量。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是草木,平常没有农夫去浇肥料,也没有人管,它也自然成长。

“自得天机自长成”,我的一生自己就有这个感觉,不是谁培养我出来,是我自己成长起来的。其实受教育的孩子们,将来好坏他们自己会成长。我很感慨,一般社会上有成的人不一定受过好的教育,当然能受好的教育更好,我们并不否定教育。

还有第二首诗:

自少齐埋于小草

而今渐却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干

直待凌云始道高

“自少齐埋于小草”,你看自己教的学生,看不出他将来的成就,如果有先见之明看到,你真是一个好校长、好老师了。这小小的一棵松树,是跟草种在一起,一起成长的。

“而今渐却出蓬蒿”,很了不起的、几千年的一棵大树,它在草里头慢慢自己长出来。

“时人不识凌云干,直待凌云始道高”,当它和草一齐成长的时候,当时的人不晓得这棵树将来会长到天那么高,不知道它将来会变成万年的古木;一直要等到若干年以后,它变成大树、冲到天上了,大家看到,哎哟!好伟大,才受万人景仰,有些老百姓还要烧香礼拜,当成神木。

这两首诗就是讲个人的成长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像我们同学里头有很多人今天都在社会上站起来了,“时人不识凌云干”,当时的人看不出来,“直待凌云始道高”,现在看起来真不错啊!教育就是这个道理。 O25Ign9+xENNKPFRc303eARXbJjPlPa51pheq7xEjTsOFLp8ji8up3+moMaqrU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