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色无色的众生

除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之外,另有一种生命为“有色”,是有形象,有物质可以看见的。另有一种生命是“无色”,不是我们所知,也看不见,可是它确实地存在。譬如说鬼吧!到底有没有?当然可以告诉大家确实有的,并没有什么可怕,那是“无色”的生命,跟我们的阴阳电子不同而已。

我们姑且讲活鬼,大家也许没有看过,如果到贵州、云南的边界,就可以听到活鬼的故事。活鬼称为山魈,这个山魈,我们拿佛经来解释就很简单了,他是“若有色”“若无色”的众生。他有时候给你看见,有时候不给你看见,高兴给你看见就看见,不高兴就看不见。人走到山里,看到走路的脚印子同我们相反,脚趾头在后面,脚后跟在前面的地方,就知道有山魈。他们非常讲礼貌,你不要说这是山鬼啊,那你就吃亏了。你要说有山先生在这里!他会觉得你这个人知礼,就不会找你麻烦。

这些住在山里的山魈,很有意思,他们有事的时候,要跑到别人家里借锅子和碗筷。他们的样子很丑陋,矮矮的,就像人倒着脚走来。讲的话我们也不懂,必须用手去指要借的东西,那些山里头的人都知道,有些坏心眼的人,却准备一套骗他们的。准备什么呢?纸做的锅,纸做的碗,他就很高兴地借回去了,结果火上一烧就完了。可是山魈非常守信用,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有钱人家的东西就到他那里去了,但是他一百里范围以内不偷的,他要到外地弄个锅碗来还你。许多山里的穷人都拿这些玩意骗鬼,所以鬼不可怕,而人是真正的坏,连鬼都要骗。 5/aCoMq42e4o1NNALWdbNLpz/sKwKULI9W1q5Dm9uPqcdb7YtkGyKbNVyPoEHcN4



有想无想的众生

另有一类众生是“若有想”,有思想感觉;另有一类众生是“若无想”,没有思想、感觉。细分之下,有些生命没有思想,没有知觉,但有感觉。

另有众生是神的境界,照佛学的分类,神的类别太多了,小则分为三十多种,大则分为六十多种,再细分析下去,有几百种。神也有他的等次,一类叫“非有想”,不是没有想,但是看起来没有想。譬如有些人在打坐,你看他好像不知道,可是他又知道,真知道吗?又不知道。其实,世界上还有更多种类的生命,不过佛法大致归纳为十二类。

世界上的生命有这么多种类,唯有人很坏,但人也最具备一切。我们不要认为人类是胎生,在我看来,人类具备了十二类生。我们是胎胞里精虫卵脏的结合,所以是卵生,胎生。在妈妈肚子里是湿生。要青菜、萝卜、牛肉、洋葱堆起来才能长大,所以也是“化生”。人也是“有色”,身体机能有物质可见。但是讲到人的生命——气,又不是物质了,也看不见,所以是“无色”。“有想”,我们当然有思想,有时候我们呆住,或者没有什么思想,笨得要死,那又入于“无想”。还有许多人到达“非有想”“非无想”的修道境界,虽没有成功,但他已经到达了“非有想”“非无想”。

说到“非有想”“非无想”,想到大陆上我曾听说一两个地方。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小庙子,有一个道士在那里打坐,据说已坐了两百多年,还坐在那里。每到过年的时候,乡下人要来替他剪一次指甲;人坐在那儿没有死,摸摸还有点体温,据说是入定了。有些修道的人说他不是入定,是在那个定的境界出不了神,在那个身体躯壳里头,因为修成功了,所以出不来,离不开身体。

另外我还看到过一个学佛的人,据说打坐定力很深,工夫很好,已经坐在那里七八十年,也没有死,也没有出定,他也不会想什么,似乎等于死人差不多。他的背拱起来一块,摸摸那个地方,像脉搏一样在跳动,所以有人说他入定了。不过一般学佛修道内行的人,也晓得他出不了神。你们年轻人怕打坐走火入魔,像这一类的样子才叫做走火入魔!大家看看,自己有没有资格走火入魔!所以说,放心啦!还差得远呢!可是,这也不一定是走火入魔,在那种情况下,这一个生命的存在,就可以说是“非有想”“非无想”的境界。所以说,在人类这个生命的小宇宙里,所有生物的生命现象,人都具备了,只是大家没有回转来分析自己罢了。再根据谭子《化书》的道理,人可以成仙、成佛、成鬼、成神。人也是可以变化的,一切就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5/aCoMq42e4o1NNALWdbNLpz/sKwKULI9W1q5Dm9uPqcdb7YtkGyKbNVyPoEHcN4



洪福 清福

现在佛告诉须菩提说,世界上“一切众生之类”,注意这个“之类”,佛把它归成十二类生命。他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发愿,立一个志愿,救世界上一切众生。因为众生皆在痛苦中,都在烦恼中。有富贵功名的人,有富贵功名的痛苦与烦恼;贫穷及生老病死等,也都是烦恼。讲恋爱有讲恋爱的烦恼,结婚有结婚的烦恼,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烦恼,总之,人生随时都在痛苦与烦恼中。所谓烦恼,比痛苦的状况轻一点,两个名称不同。一个学大乘佛法的人,没有先考虑自己,学佛是要成就,好去帮助众生,救度他们,使他们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绝对快乐清净的境界。这个境界叫什么?就是“无余涅槃”。

“涅槃”是个名称,不要当成端盘子那个盘。涅槃是梵文音,有人翻译成中文叫它寂灭,这样翻译不恰当,后来的人随便使用是不对的。因为寂灭好像很凄凉,只有一个清净,其他什么都没有,灭掉了。“寂”是清清净净,一点声音都听不到,学佛结果变成学寂灭,那不是很奇怪吗?那人生又何必呢?人生本来够苦了,再去学寂灭,苦上加苦,又不是吃黄连,何必呢!后来又有人翻译成圆寂,圆满的清净。清净本来是好,可是有些人,并不认识清净。

我经常说,佛法分两种,走出世间是清净,走入世间是红尘。红尘滚滚,这个世界上,都市中,都是红尘。人世间为什么叫做红尘呢?唐朝的首都在西安,交通工具是马车,北方的红土扬起来,半空看见是红颜色的灰尘,所以称为红尘滚滚。现在汽车是排的黑烟,爬到观音山顶上看台北,是黑尘滚滚。

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通叫做享洪福。对皇帝用“洪福齐天”,因为“洪”字不好意思写,就写个“鸿”字。其实“鸿福”这个字不大好,虽然文学境界不错,但有骂人的味道!因为“鸿”像飞鸟一样飞掉了,那还有什么福啊?这个同音字用得不好,一般人不察觉就用下去了。

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洪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候,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洪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洪福,对洪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说到这里,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明朝有一个人,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烧香拜天。这是中国的宗教——拜天,反正佛在天上,神、关公、观世音都在天上。管它西天、东天、南天、北天,都是天,所以他拜天,最划得来,只要一支香,每一个都拜到了。这人拜了三十年,非常诚恳,有一夜感动了一位天神,站在他前面,一身发亮放光。还好,他没有吓倒,这个天神说:你天天夜里拜天,很诚恳,你要求什么快讲,我马上要走。这个人想了一会儿,说:我什么都不求,只想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多几个钱可以一辈子游山玩水,没有病痛,无疾而终。这个天人听了说:哎唷,你求的这个,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要官做得大,财发得多,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没法子给你。

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钱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谁做得到?地位高了,忙得连听《金刚经》都没有时间,他哪里有这个清福呢?所以,清福最难。由此看来,涅槃翻译成寂灭,虽然包含了清福的道理,但是在表面上看来,一般人不大容易接受。实际上涅槃是个境界,就是《涅槃经》提出来的“常乐我净”的境界。也就是说,你找到了这个地方,永远不生不灭,就是《心经》上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常乐,永远如此,是一个极乐的世界。那才是“我”,我们生命真正的“我”,不是我们这个几十年肉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会变去的我。那个真我才算净土,也就是涅槃的境界。 5/aCoMq42e4o1NNALWdbNLpz/sKwKULI9W1q5Dm9uPqcdb7YtkGyKbNVyPoEHcN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