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字般若

我们晓得,文字本身就具备了智慧,文字也就是言语;因为把我们言语记录下来,就变成了文字。中国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叫做中文,英语系统人的言语思想符号就是英文,其他法文、德文、俄文,都是代表他们的思想、言语的记号。文字有它的境界,我们大家都读过书,都认得字,可是很少有人变成真正的文学家,因为优美的句子出不来,没有文字的般若。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金刚经》在中国,为什么那么吃得开呢?是鸠摩罗什的文字般若所造成。他翻译了很多经典,其中《金刚经》以及《法华经》,影响中国文化极大。尤其他文字的格调,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优美、感人的佛教文学。此外还有《维摩经》的文字,也都很特别,是另创一格的文字意境。后来玄奘法师等人的翻译,在文学境界上,始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罗什,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缘故。

所以同样的读书学文字,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同样的修道,有些只能够成为修行人,而不能够成佛,这与文字般若是绝对相关的。清朝有位历史学家赵翼,也是大诗人、大文豪,他晚年写了三首有名的诗,其中有一首说:

少时学语苦难圆

只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他说,年轻的时候学讲话,讲不圆满,自己以为学问功夫还没有到家。到年纪老了才知道,学死了也没有用,因为努力只有三分,天才就要七分。不过这是指普通人而言,据我所知所见,有几位大和尚,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上过一天学,一个字也不认识,悟道以后,诗好、文好,样样都好,那真是不可想象。

八十年前我的老师见过一个和尚,本来是一个剃头师傅,挑个担子在乡下到处走,在清朝的时候,剃头的孩子不准参加考试,限制极严。可是这位剃头的大禅师悟了道,什么都懂,无所不知。他也有一个庙子,是方丈圆寂的时候,护法给他的。有人叫他杨和尚,有人叫他杨剃头。一般读书人去考他:杨和尚我有句话忘掉了,你看是出在哪本书里?他说:这在那一本书第几页嘛!我老师年轻的时候很调皮,故意去问他《红楼梦》上一句话,他都能回答得不错,那怪极了。有一个很有钱的人抽鸦片,想戒也戒不掉,后来只有去求这个杨和尚:杨师父啊,你来帮我剃个头。剃头的时候鸦片烟瘾发了,鼻涕、眼泪直流,很痛苦,这位杨剃头在他背上拍了一下说:“脱了!”就是解脱,头也帮他剃好了。从此以后,这个人也再不抽鸦片了。

这些是讲文字般若,在悟道以后自然发生,不是凭我们的聪明来的。聪明是想出来的,想出来的没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记忆力也特别高,不光是年轻的事想得起来,前一辈子读的书都知道。这个话,你们诸位听了,大概觉得很稀奇,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所以苏东坡有一首诗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读书要早读,这一辈子的书是为来生读的。悟道的时候,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搬出来,就是因为般若智慧都出来了。学问好的人记忆力强,一目十行;不会读书的人,一个字一个字抠。有人看书,眼睛一瞄,这一页就过去了,一目十行,日记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记忆力更强。当然,这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这就是文字般若。 QZ9g5HcjygnSuNOw3oa508hQswujLWm8d9keSmpEo7SD7f1ehhSOVAiob3NtHj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