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与生理的五阴作用经验的分析

佛说:“何以见得五阴 (又名五蕴),即心理与生理的本能,都是真如 自性的本体功能?”

“(一)色阴 :譬如有人,用清净的眼睛,去观看明朗的天空,自然晴空一片,渺无一物。假如这个人,始终不动地向空瞪视,眼神经便发生疲劳的变态,便会看见虚空中幻影的光华,或者其他种种不平常的景象。你要知道眼前身心所生与自然界色阴的现象,也同样是自性本体功能的变态。这种虚空中的幻象光华,既不是来自虚空,也不是出自眼睛。假若是来自虚空,当然应该还入于虚空。可是虚空若有了出入,就不成为虚空了。虚空既不成其为虚空,自然不容许有幻觉光华的起灭。犹如你的身体,不能再容纳另一个阿难一样。如果幻象的光华,是从眼睛而出,当然也应该还入于眼睛。既然光华出自眼睛,自己当然可以看见光华的出处。假若光华是可以见到的,光华出去,眼内自然清清净净,应该也可以转而见到自己眼睛的肉质形状。如果光华的存在,是不可见的,出去既然遮蔽虚空,回来应当也遮蔽眼目。再说:当眼睛看得见光华的时候,它当然是没有受到遮蔽,何以又必须晴朗的虚空,才能现出眼睛的清净与不清净呢?所以应当知道身心交感发生的色阴,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二)受阴 :譬如有人,手足没有病,四肢百骸都很舒适,并不记得身体的存在,根本没有违顺的感觉。假若这个人用两只手掌,自己互相摩擦,心理便会发生涩滑或冷热的感觉。生理交感的受阴作用,也同是这个道理。这种感受现象,既不来自虚空,也不出自手掌。假若是来自虚空,它既能使手掌有所感触,身上其他部分又何以不能同时感触呢?难道虚空会选择感觉的处所?如果这种感触出自手掌,应该不靠摩擦便已具有。再说,感觉如从手掌心里发生,两手合拢摩擦,掌心才知道有感受,那两手离开摩擦作用,感觉应该钻回身内。那么,臂、腕、骨髓等部分,应该也同时知道感受钻回的情形。如果另外还有一个知觉的心,可以知道感受作用的出入,这个知觉,自然是另外一个东西,在身中往来。更何须等到两手合拢摩擦以后,才会知道有这一个感触呢?所以应当知道生理感觉的受阴,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三)想阴 :譬如有人,谈说酸梅的味道,嘴里就会流出口涎。想到脚踏悬崖,足心就会发生酸涩的感觉。想阴的思想变化作用,也同是这个道理。例如说到酸梅,嘴里就流涎。这种酸涎,既不从酸梅流出,也不是无故从嘴里流出。假若是从酸梅生出,梅子应该自会说酸,何必要人来说。如果嘴里听到酸梅便会流出酸性的津液,嘴巴应该自听,何必要等到耳朵发生听觉,嘴里才流出涎来呢?如果是耳朵听到,酸涎就会流出,那么这种酸涎,为什么不从耳朵内流出来呢?又如想到脚踏悬崖,足心就会酸涩,也和嘴流酸涎的道理一样。所以应当知道想阴的知觉、感觉、幻觉、错觉等等心理思想,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四)行阴 :譬如一股瀑流的水,波浪一个一个互相连续。前面的波浪与后面的波浪,连续不断,并不超越。从表面看去,确是一股强有力的瀑流。身心本能活动的行阴作用,也同是这个道理。水的动力流性,不从虚空而生,也不是水自身具有,更不是水性一定要流。但是又离不开空间与流水作用。假若水流从虚空而生,那么,十方无尽的虚空,都成为无尽的流水,世界自然都会受到沉沦。如果这个流性是水自身所具有的,那么,它应该另有一种性能,不属于水而单独存在,别有形相,清楚地在那里。如果这个流性就是水性,那么,静止不动的时候,应该不是水的自体了。假若瀑流的形成,是离开虚空与水的自性,另外别有一种动能。可是事实上,虚空以外,更没有虚空可得,水流以外,更没有水流存在。所以当知身心本能活动的行阴,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五)识阴 :譬如有人,拿一个宝贵的瓶子,塞住两头的孔穴,里面装满了虚空,带去千里以外的国土。精神生命的识阴活动作用,也同是这个道理。瓶子里的虚空,既不是从那一处空间而来,也不是从这一处空间而入。假若是从那一处的空间装进了虚空,那么,这个原有的瓶子,既然带着这一处的虚空离去,在原有的地点,应该少了一瓶虚空。如果瓶子里的虚空,在到达目的地时,倾入空间,那么,打开瓶孔,倾倒的一刹那,应该可以看见瓶里的虚空倒出。(人生精神生命活动的作用,犹如空瓶状况。身体中间,除了生理的各种机能以外,并无一个精神的实质。只是自性真空功能所生的识阴,在支使身心内外的活动。)所以当知识阴所生精神意识的生命活动,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

(以上《楞严经》第二卷竟)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 音旭,缩气也 )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通来.塞则闻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触。若从根生.必无通塞。如是闻机.本无自性。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空自有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 音士,舌触也 )吻( 口角也 ).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如是尝苦淡知.非甜苦来.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甜苦来.淡则知灭.云何知淡。若从淡出.甜即知亡.复云何知甜苦二相。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斯知味根.本无自性。若于空出.虚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涉势若成.因于劳触。兼身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名知觉性。此知觉体.离彼离合违顺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觉.非离合来.非违顺有.不于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合时来.离当已灭.云何觉离。违顺二相.亦复如是。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则汝身知.元无自性。必于空出.空自知觉.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 音悟,醒也 ).览尘斯忆 .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 .吸习中归.不相逾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 音搓,取也 )内尘 .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若从寤来.寐即随灭.将何为寐。必生时有.灭即同无.令谁受灭。若从灭有.生即灭无.谁知生者。若从根出寤寐二相随身开合.离斯二体.此觉知者.同于空华.毕竟无性。若从空生.自是空知.何关汝入。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CSgP94q5djXFTzCHPY91XNg/TxjMlIhC6lFOpBwTMyT4z32njpq2vEMZdBIc+Z3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