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性和物理现象界的八种分析

阿难听了上面的解说,就向佛说:“我听了佛的指示,虽然解悟到心地灵妙光明的真心自性本体,本来是圆满而且常住不变的。但是,我用以解悟佛所说心性道理的心,仍然是这个攀缘不停的现在思想之心。我不敢认为这个心,就是本元的真心自性。还希望切实指示,拔除我的疑根,使我还归自性,见到无上的正道。”佛说:“你们如果以妄想攀缘的心听法,那所了解的真理,仍然是一种思想妄心,并未真实证到实际的自性。如人用手,指示月亮给人看,那要看月亮的人,应该从所指的方向去看到月亮。假若只看着这个指头当作月亮,这个看的人,岂但迷失月亮的真相,同时亦失去了这个所指的指头的作用。既不能认识月亮,也错认了指头,更加失掉光明与黑暗的辨别能力。如果以现在你在听话的、用以分别理解我说道理的妄心现状,认为就是自己的真心。那么,这个心的自性,应该离开声音的分别作用以外,自己还有一个能分别独立存在的性能。譬如有客,寄住旅舍,暂时停留,就会离开,他是不会常住的。若是主人,自然不会离去。自性真心,也同这个道理一样。如果你的自性本体,本来不会变动,何以离了声音以外,你就找不到能够听声音、能够分别的自性本体呢?不但听声音的是这样,你这个能看见我的容貌的分别色相作用,离开色相影像,也没有一个能看、能分别的自性本体独立存在。由此你切实观察反省这个意识分别的妄心,既无能分别的东西,也无形状。说它是绝对的空,可是绝对的空,根本就是没有,但是事实上又确实能够发生作用,所以拘舍离(古印度十大外道师之一,译义为牛舍,氏族姓也)等人,认为八万劫以前的宇宙本体的现象,是渺冥不可知的,于是就建立一个抽象的冥谛观念,说它是宇宙万有的本元。你假若认为知觉分别的作用,是外界现象的反应,才产生意识思想,那么,离开外缘与意识,自己真心就不存在了。那你现在心性所生的各种作用,都可以归纳返还到最初的来处和动机所在。那么,你自性的主宰又是什么呢?又在哪里呢?”

阿难问:“如果说:人们心性所生的各种作用,都可以把它归还到最初的来处和动机所在,何以您说灵妙光明的心性本元,没有可以归还的本位呢?”佛说:“例如你现在能看见我的这个作用,是由于能见的精明本元而来。这种能见的功能,虽然不是灵妙精明的真心自性,犹如第二个月亮所放射的光明,是假有的作用,并不是来自真月的光影。你要我现在指出你的心地自性无可归还的实相,可以用这个讲堂来做譬喻。这个讲堂因为有洞开的窗户,所以日出东方,阳光明耀,就可以看见光明(光明的来源)。夜是没有光明的,夜里的现象是黑暗,所以就看见黑暗(黑暗的来源)。门户与孔穴之间当然有空隙,所以就看见内外通达的空间(通达的来源)。因为墙壁与实物的阻挡,所以就看见障碍(障碍的来源)。能够观察环境的,是思想分别的作用,所以能够明白各种现象(分别观察的来源)。渺茫虚无的是虚空(空间的来源)。尘雾消散,视线又为之清明(晴朗的来源)。你所看到目前的现象,所有各种变化,大体归纳起来,不出这几类。我现在使它各归本位。光明归还于阳光,因为没有阳光,自然没有光明,所以光明来自阳光。黑暗归还于夜色。通达归还于门户。障碍归还于墙壁。观察归还于意识思想。空间归还于虚空。昏暗归还于尘雾。清明归还于晴朗。眼前宇宙各种现象,一切所有,不出这八种范围。你的能知能见这八种现象的自性本能,试问:应当归还给谁?假若认为应该属于光明,那么,没有光明的时候,黑暗到来,何以又可以看见黑暗呢?其他各种现象,依此类推,能见的自性本能,不属于任何一种现象。因此,你要了解,明暗等种种现象,各有不同的差别。但是这个能知能见的自性本能,并不跟着一切差别的现象而有所改变。‘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一切现象,自然都可以归还其所以然的本位,那当然不是属于你自性的功能。而这个能见能知的本元,却无可归还之处。既然没有可以归还之处,不是你的自性又是什么呢?所以说:只要你不随现象的生灭变化,生起意识的差别作用,你自己的心性自体,就可以恢复到本来灵妙光明清净的本元了。但是你自己执迷不悟,丧失了心性自体的本元,在生死大海中,浮沉不已,自受沦溺,不知反照自拔,所以我说你们是最可怜悯的。”(以上是有名的八还辨见的论辨。)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 .得无障碍。而阿那律 。见娑婆界 .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 。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 .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阎浮提 。退归精舍.只见伽蓝 。清心户堂.但瞻檐庑( 音武,廊也 )。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佛言。如是如是。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 音耸,惊也 ).失其所守。

如来知其魂虑变慴( 音慑,惧也 )。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 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COgwb2I8d0zBspzPvpG10bTC53wSOf9nw3p45zVqKXxfvjWWJjRV0VC3G4u0VY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