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学的重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后人认为,孔子当时周游列国,汲汲于求得从政之位,目的是实行他所代表的传统儒家理想的政治。其实,当时凄凄惶惶的孔子,究竟是否就是这种心愿,实在不敢妄加忖度。不过,他当时并非愁虑国家天下的衰乱问题,只是忧虑传统文化真精神的断绝,因为这是随处可见的事实。须知,国亡可复,但传统文化的形成,是由历史的累积和千秋万世智慧的结晶而成,不是一蹴而可就的。

《学而》篇中,只记述孔门的为学道理,以及存续传统文化精神,虽然间或涉及政治理论和思想,到底不是本篇的主要目的。因此便又引出孔子所教弟子的入孝、出弟、谨信、泛爱、亲仁了,这也等于说,何必汲汲于讲求领导国家的道理呢!只要尽心致力于学问,入而孝于父母;出去处世,对于社会人群,能够做到友爱,谨慎言行而有信,胸怀博爱,躬亲履践而达到仁的境界,才是学问的要紧关头。如果为学能到这个程度,还有多余的精神和能力,就可以学习文学或其他的知识了。到此明白指出,学问与文学,是迥然两途的事,千万不可混为一谈。

为什么要这样解说呢?岂不是牵强附会吗?不然!绝没有牵强附会的成分。何以见得呢?在第二《为政》篇中有一则:“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岂不是很好的自注自解,与此遥遥相对吗?以《论语》而讲《论语》,岂不比另做注解更为确切吗?须知学问固然为致用,用也可能是从政,但为学的目的,若在急求致用于从政,那就根本歪曲了孔门为学的精神。所以本则的道理,就不得不安置在此处,孔子也只有终其身而做无位的素王了。

跟着而来的,是孔门弟子子夏的一则话,再提为学的态度,并一再指出孝弟忠信的重要,用以证明孔门为学的目的。 EKkIrGLg623GZYRy+6WKykywFbzWapBf6QOsK0dd0eoKNF63S5TagH28smBY21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