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 加沙血案与巴勒斯坦人的数字化

12月中旬,本人刚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年度“十大国际新闻”评选,提醒主办方不要提前几天公布最终结果,以免重蹈去年个别权威新闻机构的覆辙:年关前三天公布“十大国际新闻”,旋即错过贝·布托遇刺的惊天大案。果然,被边缘化近一年巴以争端在2009年的门槛前酿造了一场大血案,一场伤亡超过孟买袭击但舆论截然反应迥异的血案。

27日中午起,以色列持续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目标发动空袭,一个小时内就出动两个批次110架战斗机和一定数量的直升机,袭击了170个目标。28日,空袭继续,又有近50个目标被摧毁。以色列公布的袭击目标是:哈马斯的基地、训练营、总部、办公室、弹药库、火箭阵地、掩体等等。国际媒体称,以军还轰炸了加沙的最高学府伊斯兰大学、监狱和新华社加沙分社办公室等民事目标。综合各方面的报道,截至29日,已经有37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500多人受伤,加沙各医院的太平间无处陈尸,各墓地无处下葬,而死伤者多数为平民。

这是加沙地带自1967年战争爆发以来最血腥、最黑暗、最恐惧的两天,因为它记录了单日伤亡人数的最高纪录,而且是一场战役规模的空对地袭击——以军出动了四分之一的空军力量用各种炸弹、导弹遮盖面积只有365平方公里、拥挤着150万难民的加沙地带。无论以色列的动机多么单纯,目标多么透明,理由多么动听,都无法掩盖用千百名平民的鲜血凝结的事实:这是一场报复和惩戒性的屠杀——哈马斯的设施成为葬送平民生命的墓穴;这是一场精心准备的不道德清剿——让数百名手无寸铁者为几名或曰几十名哈马斯分子陪葬。

以色列,究竟是“一个拥有军队的国家,还是一支拥有国家的军队”?这句前以色列领导人曾经借用的著名质问再次浮出血光,相信不同立场和价值判断的人,自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无论如何,已经无法改变一个新的巴以历史名词:“加沙血案”。我相信,这一日,这一笔,至少已经被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刻入脑际,也将记入史册,变成一个可以比肩“代尔·亚辛村屠杀”和黎巴嫩两大难民营屠杀案的政治墓碑。在那两次历史事件中,分别有250多名和1000多名巴勒斯坦平民遭到以色列武装人员或以色列默许的民兵组织屠杀。

加沙血案发生了,并且仍然在持续。以色列政府宣布,将有可能发动对加沙地带的地面清剿,并征召了预备役部队,将重武器布署到加沙地带附近。国际社会的反应强烈却是令人费解的:为以色列提供了先进绞肉机的美国拒绝叫停以军攻势却警告哈马斯不得报复;其他方面停留于呼吁双方克制,仅有个别阿拉伯国家给予谴责。和几周前孟买不足200人死难、数百人受伤的“印度9·11”相比,生命价值天平上的巴勒斯坦人竟然是如此轻于鸿毛。难道他们不是亚当、夏娃的后代?难道他们是现代社会的罪人或贱民?

放在历史的大纵深里看,“加沙血案”是巴以冲突的一个重要片断,是巴以丧失和平缔造能力的直接结果,是双方缺乏雄才大略领导者的有力证明。哈马斯为了结束以色列占领号召巴勒斯坦人不要命,以色列为了维持占领也不吝惜巴勒斯坦人的命,无所作为的世界成为一架庞大绞肉机旁的冷漠看客,眼看着数字化的武器吞噬着数字化的人命。

报复哈马斯袭击不能成为伤及无辜的借口,压倒性的军事、技术优势更无法解释一日内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伤。面对这一结果,以色列没有遗憾,没有道歉,没有收手的意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战争机器碾过的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是一堆堆血肉,甚至一串串符号。

若干年前,我见证着、记录着巴以双方力量不对称和伤亡不对称的生死搏杀,曾发出“巴勒斯坦人不是数字”的呼喊。今天,震惊于这场我所未历的屠杀,我不得不承认,巴勒斯坦人就是数字,而且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数字。

2009年年关前后的又一场血案,映照着这个世界的悲哀。

(原载《新民周刊》2009年第1期) t5OwdC7w85ghZwg/Z+K5JfSc8NSts+Dr55SSOs7mNLjnzHD47eTP+xK067XDub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