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中国人太熟悉“中东”了,熟悉得多少有些厌烦,但又不得不面对,无法躲开这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词。

笔者小时候就知道中东是个战乱是非之地,自1988年大学毕业,又长期从事中东报道、研究,并参与报刊、电视、电台、网络时政评论,我的传媒与学术活动,在很长时间内几乎是“三句话不离中东”。对普通人而言,从萨达特到萨达姆,从苏伊士运河到波斯湾,从巴以冲突到伊拉克战争,从以色列预警飞机到油价变动,从“基地组织”袭击美国本土到“伊斯兰国”武装威胁世界,从“阿拉伯之春”街头运动到利比亚、叙利亚、也门战乱乃至冲击欧洲的难民潮……几乎满目都是中东那些闹心的事儿。那么,中东究竟和中国有多大的利益关系?值得我们关心吗?

中东,或曰近东,是欧洲人最早的地理和地缘称谓。欧洲人以欧洲大陆为中心,把欧洲东侧亚洲西部和北非埃及等部分国家称为近东或中东,把这些国家以东、太平洋以西的欧亚大陆称为远东。中东这个概念到了现代,外延又有所扩大,泛指西亚和北非地区国家,有24个国家之多,甚至把阿富汗也纳入其中。西方学者经常把中东和北非并列表述,这是“小中东”的概念;而更多学者所谈的中东,基本是指西亚和北非,笔者遵从这个概念。

作为中国人谈论中东,必须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也必须始终思考,远东的中国与中东有什么关系?

中东作为中国的大周边地区,首先在地缘政治方面和中国利益攸关。中东由于地跨亚非欧三块大陆,襟连五个重要水域,堪称世界腹地十字路口,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几乎是所有新兴帝国征战讨伐的枢纽和称霸地区或世界的必由之路,也是沟通中国与欧洲的海陆丝绸之路的桥梁。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中东扮演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缓冲角色,地缘地位非常重要。

中东地区发祥的基督教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是一千多年来对世界格局和人类进步产生影响最大的三大文明形态。其中,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是彼此交往持久却关系最为融洽的一个三角边,总体保持着和平交往与和谐相处,这本身就是世界文明演进值得考察的历史现象。在与中东地区的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形成了主体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扩充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伊斯兰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彼此接触将更加广泛和密切,对中国而言,中东自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中东国家作为第三世界和不结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外交和多边关系的发展中曾经和正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打破西方外交抵制和封锁,重返联合国并在国际政治舞台中地位的提升,与中东国家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围绕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等议题,围绕各自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提升以及维护国家主权,中国和中东地区国家依然存在很多共识。

中东地区国家众多,自然资源单一,经济发展不均衡且普遍相对滞后,与高速发展的中国形成很好的互补和互动。中国改革开放后最初的工程项目和劳务输出的开拓都是以中东为龙头和主要市场。中国与中东的经贸交往对增加外汇收入、熟悉国际规则和巩固政治外交关系都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与中东各国的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不足30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近3000亿,双方已相互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且前景非常广阔,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翻番。

中东是中国油气供应的第一来源。据不完全统计,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60%和30%左右,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中高速发展和进入汽车时代,中国对中东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也日益加剧。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耗能大国,也几乎是第一油气进口大国,其中60%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由于中国石油缺口较大,且战略储备依然不足,中东石油在能源进口中的比例还将继续保持或增加。

中东与中国还是彼此看好的潜在和巨大投资伙伴。依靠丰富的石油出口,中东国家积累了上万亿美元的资金,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石油美元绝大多数都投放在美国和欧洲,“9·11”事件后,中东国家的战略投资方向已经出现多元化和向东转移的迹象,并日益看重中国市场,可以想象,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外来资金中的中东成色将日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充裕与过剩,特别是“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推进,中东地区将成为中国资本和企业走出去的新热土。

中东是一个长期充满民族矛盾、土地争端、教派纠纷、军备竞赛和大国角逐的地区,孕育和萌生着难以预测的变数,也滋生着各种激进思潮和极端主义行为,在非传统安全层面对世界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了最现实的挑战,这种挑战将随着贸易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对中国构成现实威胁。

此外,中国正在由亚太大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由世界大国成长为世界强国,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分担更多责任,中国也需要学习和实践如何成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中东地区恰恰是大国与强国的试金石,也给中国发挥重要角色提供了历史机遇。

凡此种种,无法不让我们继续研究中东、重视中东和谋划中东与中国的发展前景。自笔者2005年辞别新华社结束记者生涯以来,虽然职业角色有所调整和变化,关注范围也逐步向大国关系、地区安全、中国外交和全球治理等更多领域扩展,但始终没有放弃对中东热点问题的跟踪、研究和即时评论,也陆续撰写了近300篇与中东相关的短篇文章,构成自己对中东系统、全面观察与思考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文章也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过去十多年中东局势纵横变化的基本情况和大致走势。

基于此,笔者选取过去十二年陆续发表的211篇作品结集成册,除个别单篇文章或媒体访谈内容外,均为短小精悍且具有个人表达色彩的专栏文章,分别刊载于《深圳晚报》《精品购物指南》《北京青年报》《新民周刊》《新华每日电讯》和《华夏时报》等报刊。在编排体例上,根据重大话题划分为11个板块以便内容相对集中和清晰,每个板块又以时间为序以便保持事态发展的内在逻辑性。遵照出版社的要求,这些文章基本都是以见报后的文字为准,个别文章标题略作技术改动,个别文字重新进行了校准。文字发表日期与出处均在文尾注明,不另在开篇处注明年月,以保持原貌。

通过这些文章,读者也可以观察到本人对中东不同热点问题认识的变化脉络,视野越来越宽阔,思考越来越深刻,立场越来越超脱,这种变化既是本人学业积累日益增加,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趋于成熟的自然呈现,也是中东局势日趋复杂多变的客观制约。众所周知,中东不仅是埋葬帝国与霸权的坟墓,也是分析家和预言家的陷阱,但令人欣慰的是,笔者过去十余年对热点话题和重大事件走向的分析、预测和判断,大都经得起时间考验,也使得这些专栏文章依然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

感谢中华书局费心编辑出版这部40余万字的文集;感谢在不同时期为我开设专栏并编辑发表文章的报纸、杂志及为人作嫁的编辑同仁;感谢哈佛大学政治系在读博士官逸尘女士协助我完成初稿的整理与编排;感谢所有给我提供过帮助和精神力量的各界人士和友人、热心读者;特别感谢为我长期投身学术研究和写作而默默奉献、鼎力支持的家人、亲人。

2017年2月10日于北京 QEsRpCIT0uZ1SGFV62KdTIIyFZ2R6gRhIQgEPHrN6/17dhNFDOhlc3yNiNTUnQ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