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凌晨,加沙地带和埃及之间的界墙轰然倒塌一大片,近五万名巴勒斯坦平民涌入埃及一侧,抢购短缺近一周的食品,并一度与埃及警察发生冲突。由以色列封锁加沙而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由此进入高潮,而危机背后则是几股力量的新一轮角力。
这次罕见的人道危机始于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冲突持续并升级。自去年9月以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间的冲突几乎未曾消停,本月中旬起,双方的报复与反报复突然加剧,并引发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大规模的陆空袭击,以及始于18日的全面封锁。360多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带物流通道被切断,150多万巴勒斯坦人无法得到正常的电力、燃料、食物乃至日用生活品供应,饥寒交迫,部分医院甚至因供电不足而无法救治病人。
加沙人道困局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忧虑,并成为安理会热议的最新危机。面对国际社会不绝于耳的呼吁、敦促和谴责,以色列于22日放松封锁,仍无法扭转加沙积重难返的人道危机。
在此情形下,埃及网开一面,避免危机出现爆炸性的结局。在巴勒斯坦人纷纷涌入的当天,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由于巴勒斯坦人入境是饥饿所迫,允许他们进入埃及采购。此前有消息说,加沙和埃及之间高大的隔离墙被同时炸开10多个窟窿,然后又被哈马斯人员准备的工程车推倒破墙,为难民过境辟出道路。
至此,围绕布什中东之行,有关各方均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巴以和平进程的某种尴尬状态。哈马斯是巴勒斯坦民选的执政党,但是,其上台后拒绝承认以色列,拒绝放弃武装手段,拒绝接受巴以既往和平协议,自然被美以排斥在和平进程之外。哈马斯随后又与下台的法塔赫争权夺地,将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为代表的主和派彻底推向对立面,画地为牢,自我孤立。然而,绝境中的哈马斯并不思变,试图通过固守政治立场和策略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分量。以色列政府的政策很明确,不接受哈马斯的“三不”政策,不容忍它的军事挑战,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并收紧集体惩罚的口袋,让150万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为哈马斯买单。以政府的逻辑清晰而简单,那就是要告诉巴勒斯坦人,选择了哈马斯或者暴力手段,就选择了战争和苦难,如若相安无事,一则抛弃哈马斯,二则抛弃暴力思维。
此次危机爆发前后,阿巴斯的表现也耐人回味。1月初,哈马斯曾提出与阿巴斯无条件谈判,结束内部分裂,阿巴斯不做回应。以色列军事行动升级后,阿巴斯谴责以军“进行屠杀”,但是,仍然对再次提出谈判和解的哈马斯不做回应。这似乎表明,阿巴斯没有信心与哈马斯再次和解,也没有兴趣帮其解套,甚至不担心缺乏哈马斯参与的和谈会流产,不担心缺乏哈马斯支持的任何协议会成为废纸。
埃及的动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它在以色列和哈马斯叫板的关键时刻高调出手,既占领道义制高点,又击破以色列对加沙的铁桶阵,成为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第三者,这实在令人意想不到。其实,埃及近年来在和平进程中的地位下降,已被明显边缘化。阿巴斯上台后,近美以而疏远埃及,布什最近又明显摆出倚重海湾国家钳制伊朗的战略调整,更使埃及有被冷落之感。此次出击,不但是对加沙人道危机的一次缓解,也是埃及地区外交的一次突围,它试图向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号:中东和平过去离不开埃及,今后依然不能没有埃及。
加沙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依旧是政治斗争的道场,只是苦了上百万的百姓,成为无休止的利益刀俎的鱼肉。
(原载《北京青年报》200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