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临床表现为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畅,隔1~2天或3~4天才排便1次,而且排出来的大便干硬、排便困难。新生儿通常出现的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其原因有:①乳量不足。如果奶吃得少,或呕吐较多,或禁食补液的小儿可引起暂时性的无大便。②新生儿的消化道肌层发育尚不完全,因而易引起便秘,同时还可伴有吐奶。③母亲的不良饮食。母亲所吃的食物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宝宝,引起孩子消化不良,从而导致便秘。除此之外,一些先天性畸形也可以造成大便不通,如肠道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无肛、骶尾部脊柱裂、脊膜膨出、肿瘤压迫马尾部神经等,临床需要进行鉴别。
曲某,男,32天,2008年5月8日初诊。
主诉:大便不畅1月余。
现病史:出生24小时内排胎便后,经常8~9天大便1次,每次排便面红耳赤,十分用力,还要刺激肛门后才得便,大便质稠量少,较臭,目前已8天多尚未排便。
查体:发育营养正常,面色红润,舌红苔少,腹胀,左下腹无结块。
诊断:新生儿便秘(实秘)。
治法:清热润燥,健脾助运。
处方:分手阴阳(重分阳)100次,清补脾经各300次,清大肠200次,运内八卦100次,补肾经150次,摩腹(顺时针)300次,拿肚角5次,推下七节骨200次,揉龟尾50次。
5月9日诊:首次治疗后当夜大便1次,质好量多,味臭。
共经3次治疗后,基本每日大便1次,偶尔有2~3天1次。精神好,生长发育正常。
6个半月时因感冒来诊,追问大便情况,家长说自推拿后未再出现便秘症状。
按语:本案患儿之母孕前营养极为丰富,并过食高蛋白燥热之物,产后每日海参、鲍鱼、鸡汤等不断,而致母乳过燥热,使其儿体质偏热,热则伤津,肠间津液不足而大便不利。因此,治疗以清大肠、重分阳清其热,补肾经增液通便,拿肚角直接刺激腹部加强通便作用。同时要求其母改变饮食习惯,荤素搭配,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清淡饮食,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本案治疗摩腹时以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方向,并在降结肠下段稍加用力,揉龟尾时手指向尾骨内上用力,以刺激肛门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