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按病理改变可分为一般性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两类。
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性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堵塞。同时,在此年龄阶段免疫能力弱,防御功能未充分发展,故容易发生本病。
该病属中医“风温”“喘咳”范畴,中医学认为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抵抗力差。肺又为娇脏,易为风邪所袭,使肺络失宣,气道受阻,则病咳喘,风邪有夹寒、夹热不同,可产生风寒闭肺或风热闭肺,其中风热闭肺最为常见。
邹某,男,7个月,1999年6月3日初诊。
主诉:咳嗽4个月余。
现病史:患儿4个月前因患“肺炎”住进山东医科大学附院儿科病房,给予青霉素类药静脉点滴,因过敏改口服药(具体药物不详),住院半个月咳嗽症状不减,随后出院,又去省立医院、儿童医院就诊。4个月咳嗽未间断,目前仍咳嗽,喉间有痰,呕吐,呕吐物为白色泡沫黏液,纳差,夜间出汗多,睡眠不安,夜啼。
查体:面色萎黄,舌质暗红,流涎,苔黄腻,略厚,咽不红,指纹紫红滞至风关,腹胀,体温37.1℃,两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偶可闻及湿啰音,全身皮肤粗糙。
诊断:肺炎(痰涎阻滞)。
治法:清肺化痰。
处方:分手阴阳100次,清肺经300次,清板门300次,清肝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分推膻中100次,揉乳旁200次,摩中脘300次,分推肩胛骨50次,按肺俞、厥阴俞、脾俞各50次,按揉丰隆200次,推涌泉100次。
6月8日诊:经4次推拿治疗后已不呕吐痰液,食欲增加,精神好,继续推拿治疗。
6月16日诊:患儿因前天气候出现突然转冷,早晨又有轻微咳嗽,并小便频,量少,尿液清,大便正常。推拿取穴:上方加推指三关100次,揉外劳宫50次。
按语:《素问·咳论》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此患儿咳嗽,喉间有痰,伴呕吐,应属胃咳。故治疗应以和胃降浊,清肺化痰。以清板门、揉乳旁、摩中脘、按脾俞、按揉丰隆健脾和胃,化痰助运。以清肺经、清肝经、分推膻中、分推肩胛骨、按肺俞及厥阴俞清肺经郁热,宽胸理气。
于某,女,4个月,1965年3月11日初诊。
主诉:咳嗽痰鸣4天。
现病史:患儿因发热咳嗽,住入本院儿科病房2周,经服中药及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治疗,患儿烧不退,喉间痰多,不会吐,近几天面赤,先是烦躁不安,后又迷糊昏睡,不吃乳,能喝点水,喉间痰鸣,流黄涕,双目黄色分泌物封眼,大便4天未排,小便黄少,因灌中药困难,自动出院,经本院大夫介绍邀笔者治疗。
查体:患儿面色红赤,精神不振,双眼多眼眵,鼻流黄涕,唇红,咽红,气促,鼻翼扇动,两肺痰鸣音,偶闻细小湿啰音,心律偏快,心音低钝,声息粗。腹胀,体温38.3℃,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至气关。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的总数15×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胸部X片示:两下肺有少量大小不等的点状阴影;鼻咽分泌物涂片未查出致病菌。
诊断:支气管肺炎(痰热壅肺)。
治法:祛风清热,开窍涤痰。
处方:分手阴阳100次,推五经200次,掐心经30次,清大肠200次,掐肝经30次,掐老龙300次,清天河水300次,运内八卦50次,分推肺阴阳100次,推下膻中至中脘100次,分推肩胛100次,按揉肺俞、厥阴俞、心俞各30次,按揉百会50次,四大手法各30次,并令用乏茶水洗目。
3月12日诊:精神状态好转,喉间痰鸣减少,有食欲,仍大便不通。按原方继续推拿1次。效果:大便已通,面色转润,小便通利,体温正常,家长很高兴,要求继续推拿。
共经7次治疗,症状消除,血常规检测正常,两肺痰鸣音消失,建议休息一段时间再行X片检查。
按语:本例患儿主要表现为肺热壅盛,其病因系感受风湿之邪,其病机为外邪袭肺,宣肃失司,引动伏邪,壅塞气道而致肺气失降,因痰迷心窍故昏睡不醒,其治则为有余拆之,故宜祛风清热,开窍涤痰为主。
痰热闭肺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转归不同,严重时可出现心阳虚或内陷厥阴,必须配合适当的抢救措施,以免延误病情。肺炎的保健与预防:①加强婴儿体格锻炼及细心护理,多晒太阳,经常到户外活动。②及时添加辅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③预防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是预防肺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