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原因,我出差较多,因此乘坐飞机的频率相当高。
尽管经常会在飞机上处理工作,但在没有需要紧急处理的待办事项时,这段移动时间就成了难得的休闲时间了。
这时候,我经常会观看舱内的娱乐频道。
我在国内航班上经常听的一个频道,就是落语(日本大众曲艺之一,由小笑话发展而成的日本独特的说话艺术,类似于中国的单口相声)。
有它就足够了。
首先最关键的是有趣。不停抖包袱的漫才(相声)和滑稽故事也很有趣,但落语中的故事则非常凝练,耐人寻味。
一个人分饰故事中男女老少众多角色,仅仅用扇子和布手巾呈现人物动作,让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泪流满面,直至跟着他进入“结尾”的一种匠人的说话艺术。
沉浸在这种说话艺术中,眼前会自然地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每一个在听的人,都会在脑海中描绘出各种各样的“熊君”“八爪鱼君”,从而进入故事的世界。 听的人也充分调动了想象力,这是一种独有的乐趣。
我本来就很喜欢落语,经常听。开始对它感兴趣是在初中二年级,我活跃于棒球部的同时,还照葫芦画瓢地学了讲“小故事”,时不时在文化节上表演一下。
长大成人以后倒是没有机会再表演,但是一直作为一个自我放松的爱好,我仍坚持听落语。
在开始做这份咨询工作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曾在一家保险公司做过销售主管,为在外面跑业务的销售人员做销售指导。
这份工作需要经常召开学习会或讲习会,教授诸如“高效销售策略”“赢得顾客信任的工作方式”等销售技巧。
作为讲师,在众多的销售员工面前,我当然要讲得浅显易懂,使员工们都能听明白。
当初可颇费了一番功夫。相对于在人前讲话就脸红、紧张,“能不能顺利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如何做到让大家感兴趣,认真听讲”这件事更有难度。
我刚开始会参考前辈们的台词本和说话方式,或者模仿口才好的人的讲话语气。可是,还是没有效果。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次我突然灵光一现:“对呀,像落语中那样讲话不就好了嘛。”
并非只是在心里把想要传达的内容提前演习一遍。 说话中间要有“停顿”。 把想要强调的部分突显出来的微妙的空白停顿,以及讲到高潮时突然提高声音的音调和强弱变化,都属于“停顿”。
尤其是工作讲习会这种讲话,很容易落入死板、艰涩的窠臼,我们需要重视“停顿”的作用。
此外,为了学习这种停顿,最容易消化、最容易找到的教材,就是我很早以前就一直听的落语。太好了,这个办法一定行得通。
从此以后,在享受兴趣的同时,我开始把它作为一种讲话方式的学习内容来听。这样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我又学习了讲话的停顿。如此一石二鸟的事恐怕是绝无仅有了。
落语中有很多吸引人注意的讲话窍门。我从落语中学到的另一个窍门,是“引子”。
所谓引子,就是在进入正题前先吸引人注意(引人发笑)的导入部分。这是艺人讲话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用若无其事的闲聊逗乐,然后在某一瞬间快速切入正题。越是优秀的落语表演家,从引子到正题的切换越巧妙。
我最喜欢听桂枝雀的节目,他使用“引子”的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正题。并且,从引子到正题的切换如行云流水一般,妙极了。
引子对于商务活动的谈话艺术非常重要。
在难度较高的讲话中,即使想直接进入正题,听者们的大脑却无法立刻进入临战状态。通过在前面插入引子,先让大家紧张的大脑放松一下,就能自然而然地调整到倾听状态了。
商务会谈中也是,一上来就谈预算、谈交期、谈日程安排的话,接二连三地抛出正题,不给对方空隙的话,对方的大脑和身体会立刻僵硬起来,没办法做好思想准备。就算谈话进行得还算顺利,也很可能会因此栽跟头。
用引子放松一下情绪,听者和讲者本人都能因此缓解紧张情绪,冷静下来。
当然,如果引子过长,使正题不得不草率结束的话,那就本末倒置了。
引子的妙处,在于对引子与正题之间比例、转换时机的控制。落语中蕴含了许多这种谈话与沟通的绝妙细微差别,可以给人很多启示。
事实上,优秀的企业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喜欢落语。我熟识的一位企业家,就拜了落语专家为师,还达到了演出级别,经常到云集了社会落语艺人的舞台上表演。
他口才好、有幽默感,经常妙语连珠,很受欢迎。
而且他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口才相辅相成,颇受周围的人信赖,声望也好。他把讲话技巧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个性,打造成自己的招牌了。
我所在的公司,有时全体员工也会一起出行游玩。与同样喜欢落语的人同车时,路上一直听落语也不稀奇。
不过,对面的车会目不转睛地看,觉得“对面的车上,坐了一车笑个不停地大叔”,这时恐怕会有点影响心情。
当然,以上是笑话了。希望从来没有认真听过一次落语的人,嫌弃落语迂腐,对其不感兴趣,认为“听都不用听就讨厌”的人,一定要“上当”一回,去听一次试试。希望你先领略到它的有趣之处、好玩之处。
不知不觉中,你就能从中领会到“沟通的奥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