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究竟是什么?对于问题的答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有些人比较看重金钱,有些人更看重名利。但是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论处于什么岗位、身在什么境地,都能保持一颗初心,不屈服于强权,不媚俗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你就是成功者。
抛开世俗的偏见及观念的束缚,不走寻常路,不随波逐流,选择另一条途径,就等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从草根到帝王,明太祖朱元璋的奋斗史,简直就是中国古代史上成功逆袭的奇迹。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生活在元末暴政下的他,生活悲惨。朱元璋家祖上虽然人丁兴旺,却备受统治者的剥削,不得不被迫背井离乡。之后,宜昌发生瘟疫,父母和哥哥相继离世。看到家人死无葬身之地,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绝望。
这时候的朱元璋没有什么大志向,为了养活自己,他到一所寺院做了小沙弥。没想到没过多长时间就开始闹饥荒,庙里很快就断了粮。朱元璋离开寺庙,四处要饭。当时,乱象四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迅速在大江南北蔓延开来。原本朱元璋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打算,他觉得能吃上饭、活下去就行,起义是造反,自己可不想丢了脑袋。但之后一封儿时玩伴的来信,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个玩伴叫汤和,他在信中告诉朱元璋,自己参军了,管着上百人,劝说朱元璋来投军。自此,朱元璋就踏上了逆袭之路,同时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让人人有饭吃。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
从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到小和尚,再到投身义军,直至开创了一个王朝,朱元璋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传奇。他的个人经历是传奇的,更是励志的。通过他的故事可以发现,要想成功逆袭,就要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来走,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每个人都心怀一颗躁动的心,只不过随着社会的打磨,一些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棱角,就把那颗不安分的心也失去了。
历史上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比同龄人要活泼,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还是“不守本分”的人。当别人都在本本分分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工作时,他们却闪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逆社会规则而上,做着“不守本分”的事儿。
他们为什么敢这样呢?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结构在于延续和稳定,既然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就要学会遵守社会规则,不能太出格;但仅仅日复一日地循规蹈矩,是无法吐故纳新的;不破不立,要想在规则中脱颖而出,就要勇敢地打破一些社会规则——这才是精英的标准。
当然,事无绝对,不是所有打破规则的人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但是想要获得成功,就一定要具备这种不安分的气质。人挪活,树挪死。动,然后才有机会成功;不动,一成不变,裹足不前、不思进取,这样的人也就没什么大前途。
人生的历程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按照规律行事,就有机会获得成功!只是有些人被自己的观念或世俗的眼光束缚住了,自然也就失去了获取成功的机会,或者说根除了他成功思想的种子,没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派。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能太在意世俗成见,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别人,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衡量世界的运行法则甚至权衡他人的得失。世俗的成见受到挑战者冲击,就会抱团取暖,对挑战自己的事物进行反扑。而这也是阻碍前进步伐的根本原因!一句话,自以为是的世俗成见就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很多人都听过作茧自缚的故事:
蚕匍匐在翠绿的叶片上,从口中一点一点地吐出蚕丝,再一点一点包裹在自己身上,直至浑身裹满蚕丝动弹不得。是不是很可笑?蚕在自己的窠臼中难以挣脱,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就像蚕一样,被自己的蚕丝束缚而止步不前。如果想要成功,就要冲破束缚,从习惯的窠臼中挣脱出来。在冲破束缚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异常痛苦,会面临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山重水复只是过程,柳暗花明才是结果。
大禹变堵为导,冲破了原来治水方法的束缚,使水患得到解决,使百姓得到了安宁。“我有一个梦想,人人生而平等。”为了这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和世俗斗争,与强权对抗,甚至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让所有黑人摆脱了肤色的束缚,与世界上的每个人一样,平等地生活。
他们的成功全都是因为冲破了世俗的束缚,将生命演绎得绚烂多彩。由此可见,冲破束缚是成功的秘诀。作茧自缚的人最终会被历史淘汰,被时光湮没。拘泥于现在,或是重复他人的悲哀,不能走出自己的路,生命留给他们的也仅仅是悲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