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抓住的却很少。一生专注一项事业,每天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一种成功的好方法,更是一条实现成功的捷径。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猴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那时候我们都笑猴子太傻。但笑归笑,对这个故事的含义却很少有人能理解,接受过更高的教育或工作多年后,我们才知道,猴子傻并非智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不断地探索、选择、尝试,不断地放弃和转移,注定了收获必然最小。
在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匆匆选择一个行业或一家公司,总是做着一件事情同时想着其他事情,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遐想、探索、选择和尝试中,无法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好眼前的事情。结果,多年之后,自己依然一事无成。而当初和他们在同一起点的人,已经在某个领域成为了有用之才甚至专家。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聪明人和笨人,但为什么成就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笔者认为,和一个人是否具有专注精神有很大的关系。
“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精力太分散。”这是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了众多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得出了如此结论。事实的确如此,许多失败者几乎都在多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可是,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就足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有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个人素质很高,工作能力很强,也有着同龄人所特有的积极进取心。许多同学和同事都认为,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人。但是,在后来的10年中,年轻人制定了许多人生目标,却没有一次是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的。一天到晚,不是忙着考托福,就是考注册会计师,今天想出国,明天想开公司,结果一无所成。
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工作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做事总是摇摆不定、变来变去,只会将自己长时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都舍弃掉,无法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也就无法超越他人。这样的人,在事业上是很难站稳脚跟的。
当年,年轻的帕瓦罗蒂从师范学院毕业后问父亲:“我是当歌唱家呢,还是当老师?”父亲回答说:“如果想同时坐两把椅子,只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我们只能选择一把椅子坐。”结果,靠着自己的努力,帕瓦罗蒂成了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工作中,不能专注于一个目标,把工作做到位,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而有所成就的几乎都是专注的人。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
迈克尔·乔丹从15岁就开始从事篮球事业,期间有很多机会从事其他行业,但他只投身篮球运动。因为专注,使他成了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
在200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记者采访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创始人和当家人——李彦宏。记者问他成功的秘决是什么,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专注。
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以他的财力和智慧,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可是,他和自己创办的微软公司20多年来始终专注于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研发、推广事业,致使比尔·盖茨至今仍是世界首富,微软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世界财富排名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巴菲特,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如今还没有改行的迹象。
古人云:“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既然选定了一项事业、一份职业,就要专注地投入进去,思之、想之、谈之、研究之、坚持之,把它弄懂、弄通、弄透、弄专、弄精,尽最大努力,调动起自己的全部资源和力量做到最好。只有具备这种心无旁骛的坚定信仰和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才有可能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