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态度决定一切;用美好的心情感触生活,手头的小工作也是大事业的开始,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意味着能否做成一项大事业。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就是指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远大志向,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人。
戴高乐说:“眼睛所到之处,是成功到达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田径老师会告诉队员:“跳远时,眼睛要看着远处,你才会跳得更远。”由此可见,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深远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按照既定目标,坚持不懈。
马云总是这样让人意想不到,你以为他会向东,他却偏偏向西;你以为他会用剑,他却拿起了长枪,让你不知从何下手。结果,战略一次次完善,新战略不断被发起,生意越来越好做。
马云曾阐述过自己对于阿里巴巴的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从阿里巴巴诞生的那天开始,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就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肯定,被硅谷、互联网风险投资者称作“第四种模式”。
2001年,阿里巴巴推出了“中国供应商”服务,全国推荐了优秀出口企业、商品,并推出“阿里巴巴推荐采购商”服务,在网上进行跨国采购。同年,阿里巴巴还推出了诚信通。没过多久,哈佛商学院就将阿里巴巴经营管理实践、转型期管理实践作为MBA案例。
2007年7月28日,马云向6000多名员工宣布,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正式启动。全场瞬间沸腾,不管是马云提出的“每天盈利100万元”,还是“每天缴税100万元”,都远不及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公布招股书更具说服力。之后,阿里巴巴筹资14.9亿美元,成为融资仅次于谷歌,位居第二的大规模网络上市公司。
虽然有了这一切,可马云并未满足。马云的梦想总能超过人们的想象,在他看来,十年、二十年后阿里巴巴不一定仍旧是互联网公司,可能成为送人上月球的公司。从这儿也能看出,马云的目标不是一般的长远。
一个人有目标时的状态和没目标时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有目标的人和漫无目的的人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同时,不同的目标清晰度和长远程度对人生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目标越清晰,实现的可能越高;目标越长远,获得的成就就越大。
哈佛大学曾对此做过一个跟踪调查,被调查的人都是一群智力、学历、成长环境差不多的年轻人。从收到的600份调查问卷中可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有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连续20年的跟踪,结果显示: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一直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者;10%有清晰但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最后成了各行各业的专家;60%有模糊目标的人,几乎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能够安稳地工作,但没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那27%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需要依靠社会救济,并且总是抱怨。
赫勃脱曾说:“对于没有目的地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同样,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所有的处境都是逆境。这从上面的跟踪调查就能看出,同样是20年,有目标的人生和没目标的人生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人生要想有所成就,就要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要想有大成就,就要树立长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