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若想成事,必先自成

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为什么有人业绩出色、前途无量,能成就卓越的自我;有人却业绩下滑,碌碌无为,不但平凡,甚至还很平庸?同样的能力资质,为什么有人能得到领导重用而平步青云,有人却原地踏步,拿着微薄的工资?……原因就在于,工作卓越的人时常进行内心的自我修炼,他们严格地自我管理,不断地提升自我。

能否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管理,左右着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成败。那么,如何在不可预测的、瞬息万变的时代打造出真正卓越的自我呢?每个人都有成就卓越自我的能力,左右我们的绝不是能力资质,更不是工作环境,而是工作中是否进行了严谨的自我修炼、严格的自我管理。

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的确,只有提高个人素养,才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对我们来说,改变他人和改变环境都是异常困难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身上下工夫,从改变自己开始。成功是一座堡垒,在堡垒的底端,必须不断修身养性,才能向上攀登。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所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在发展中少走弯路、走得更稳健,就必须不断地修炼内心,修炼处事心境,对自我进行严格的管理,才不至于迷失自我,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越来越强大。”

年轻时的曾国藩是个愤青,30岁时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立志做个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普通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信朋友圈。

曾国藩的日记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两百字,内容多是生活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了不符合圣人要求的言行,就加以自责,深刻反省。

更关键的是,曾国藩的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无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自己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朋友圈里的点赞、评论一样。

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出了一身汗,感叹说:“若不这样做,我就得不到这样中肯的语言。”

还有一次,曾国潘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三弟曾国华评论说:“你的面色,也让每个人感到难堪。”这句话让他醍醐灌顶,一下子警醒过来。

日记,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曾国藩为什么愿意在朋友圈公开?原来,他虽然能在日记中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

内修效果不理想,让曾国藩认识到仅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自己的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同时,通过亲人朋友的点赞、评论、提醒来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

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只有在外界的压力下,才能发生真正的改变。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能够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要想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仅要挖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能力,还要修炼自己的精神境界,塑造自己的优良品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人生。 lVv4fuUX7he/8hF5HY+yTBBdhhCvgAwkOTLcSfQDZqfI8oULQJCavKrqLSkkfch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