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锋芒不可毕露

【原文】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随也。

【大意】言语谨慎,别人就会了解;行动谨慎,别人就会跟随。

韩非子认为,锋芒毕露的人固然风光一时,但却很难风光一世,只有那种胸怀大志又善于韬光养晦、行动谨慎的人,才能真正地最后脱颖而出。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真正成大事的人是不会锋芒毕露的,他们善于在必要的时候于暂时隐藏智慧,一方面和旁人维持和谐的关系,避免受伤害;另一方面透过冷静的观察,掌握大环境的脉博等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了,自然便可英雄大显身手了。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韬光养晦同样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埃及前总统萨达特,便用这一策略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抱负。

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是1952年埃及“七·二三”革命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在革命成功以后,领导者相互之间争权夺利,十分激烈,只有他不图大权,恬淡自若。对于大权在握的纳赛尔,他非常尊敬;对纳赛尔所提的建议,也从来没提出不同的意见;对于纳赛尔的话,他也总是唯唯诺诺。为此,纳赛尔称萨达特为毕克巴希萨萨(即“是是上校”),甚至不满意地讲:“只要萨达特不老说‘是’,而用别的话来表示他的赞成意见时,我就会觉得舒服些。”在日常工作中,萨达特不露声色,表现也是平平常常。对于内政问题和外交大事,他从不拿出主见,偶尔自己的公开态度稍有出格,他就会立刻纠正过来,与纳赛尔的一批信徒保持一致。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纳赛尔想隐退,将扎克里亚·毛希丁提名为继任者。但是,三年之后,考虑到顺从及危险性大小等理由,权衡再三,纳赛尔出人意料地选萨达特为继任者。出于易于控制和为人温和的考虑,埃及军方也支持萨达特。

1970年9月纳赛尔去世,埃及开始了一场激烈无比的权力之争。扎克里亚·毛希丁、阿卜杜勒·拉蒂夫·巴格达迪、阿里·萨布里、卡迈里·侯赛因、萨米·谢里夫这些人,既有潜在势力,又都大权在握,他们之间谁都互不相让。后来基于政治妥协,这些人把平日不起眼的萨达特捧上了总统的宝座。

当萨达特继任总统的职位以后,一反平日之态,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自然是先排除异己,把毛希丁、萨布里等潜在对手革职或者降职,以稳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接着,他又进行了政治上实行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的政策。特别是在外交方面,1972年7月,他下令驱逐了在埃及的2万名苏联专家;1973年10月,向以色列发起了“十月战争”,打破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僵持局面;1974年6月与美国恢复了外交关系;1977年11月亲自访问以色列,打破埃及、以色列关系的僵局;1978年与美国、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由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等。这一系列的外交上的惊人之举,使他一跃而成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

正是萨达特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才隐其锋芒,韬光养晦,后来终于登上总统宝座,表现了非比常人的智慧。

萨达特能够隐其锋芒而有所作为,但却总会有那么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恃才傲物,不知收敛,到头来丢了自己的性命,中国历史上的杨修便是个典型。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杨修却不安分起来,起先还是耍耍小聪明,如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酥,曹操吃了一些,就又盖好,并在盖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大家都弄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杨修见了,就拿起匙子和大家分吃,曹操知道后问他,他说:“盖上不是写着一人一口酥吗?”

还有一次,建造相府,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亲来察看了一下,没说话,只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一见,就令工人把门造窄。别人问为什么,他说门中加个“活”字不是“阔”吗,丞相是嫌门太大了。

总之,杨修其人,有个毛病就是不看场合,不分析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当然,光是这些也还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谁想他后来竟渐渐地搅和到曹操的家事里去了。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为自己选择接班人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而那些有希望接班者,也不管是兄弟还是叔侄,简直都红了眼,所以这种斗争往往是最凶残、最激烈的。但是,杨修却偏偏要不识时务地挤到这场危险的赌博里去,而且还忘不了时时地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曹操的长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选择继承人的对象。曹植能诗赋,善应对,很得曹操欢心。曹操想立他为太子。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请歌长(官名)吴质到府中来商议对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想把吴质藏在大竹片箱内抬进府来,对外只说抬的是绸缎布匹。这事被杨修察觉,他不假思索,就直接去向曹操报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前盘查。曹丕闻知后十分惊慌,赶紧派人报告吴质,并请他快想办法。吴质听后很冷静,让来人转告曹丕说:“没关系,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箱装上绸缎布匹抬进府里去就行了。”结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怀疑是杨修帮助曹植来陷害曹丕,十分气愤,就更讨厌杨修了。

还有,曹操经常要试探曹丕、曹植的才干,每每拿军国大事来征询他们的意见,杨修就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根据条文来回答,因为杨修是相府主簿,深知军国内情,曹植按他写的回答当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难免又产生怀疑。后来,曹丕买通曹植的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呈送给曹操,曹操气得两眼冒火,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

又有一次,曹操让曹丕、曹植出邺城的城门,却又暗地里告诉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第一个碰了钉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闻知后,又向他的智囊杨修问计,杨修干脆告诉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谁敢拦阻,杀掉就行了。”曹植领计而去,果然杀了门官,走出城去,曹操知道以后,先是惊奇,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气恼,于是开始找岔子要除掉这个不知趣的家伙了。

最后机会果然来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他的大将黄忠杀死了曹操的臂膀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来和刘备决战,但战事不利,要前进害怕被刘备所败,要撤退又怕被人耻笑。一天晚上,护军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鸡汤,汤中有些许鸡肋,就顺便说:“鸡肋。”杨修听到以后,便又耍起自己的小聪明来,居然不等上级命令,只管教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知道以后,他竟说:“魏王传下的口令是‘鸡肋’,可鸡肋这玩意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正和我们现在的处境一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久驻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才先准备起来,免得临时慌乱。”曹操一听,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悬挂在辕门之外,以为不听军令者戒。

后人看到这里,多为杨修所感慨万分:尽管杨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其高傲、自负乃至锋芒太甚,最终一不小心便丢了自己的性命,实在是有些可惜。 KBpfFwij1GQA8//TwgF5XPppzM6jZCSw1jE92L0C6zpGMra2w08lvIhSdoZpzK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