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大约在春秋末期完成,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论语》也随之被称为传,宋朝后更是被列为读书人必读的经。在儒家学说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学说之后,《论语》就成为儒家学说的首要经典。到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中,规定八股文的题目都要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求考生必须“代圣人立言”。因此,当时的读书人都把《论语》奉为“圣典”,恨不能倒背如流。

《论语》问世以来的两千多年间,一方面备受推崇,一方面又屡遭非议。这与它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及社会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但这些并未影响它在历史和思想上的价值,一直被儒家奉为最高经典,两千多年来流传不息,影响深远。

关于《论语》,还有一个有名的典故:宋太祖赵匡胤没做皇帝的时候,担任后周的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军的统帅。他的手下有一位足智多谋的幕僚,名叫赵普。而这位赵普就是辅佐赵匡胤日后登上龙座的关键人物。在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的过程中,赵普参与策划了公元960年的陈桥驿兵变,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并协助其建立了北宋王朝。此后北宋的统一战争、“削藩”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中,都显示了赵普卓越的才干。

北宋的统治稳定以后,国家需要的是建设和治理,虽然赵匡胤仍然对赵普很器重,但却也不放心让一个读书太少的人担任丞相的要职,所以常常劝告赵普,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啰里啰唆地叫作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赵普听了皇帝的严厉批评,心中自然忐忑不安,惶恐至极,每天下朝之后就闭门读书。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mWjxHwfs9EY0kkz3uBoVieEFbdUpM9mDB9rPvtNGGzTl8g693t5MqwnMO159nj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