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与世界同在

孔子的学说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半岛、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如今,在韩国,对孔子的热衷甚至已超过了中国本土。

根据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的记载,儒家思想在公元2世纪即已传到欧洲。虽然欧洲人当时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儒家著述,但西汉人张骞出使西域时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永不放弃、效忠国家的精神,令欧洲人震撼和敬佩,他们从张骞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教化力和穿透力。后来,欧洲人马可波罗游历到中国,他被眼前富庶文明的国度深深吸引,开始在中国一边经商,一边游历名山大川,并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介绍这个被孔子思想浸润的富裕国家,让整个欧洲为之疯狂。

孔子思想对18、19世纪的法国影响尤为巨大。法国哲学家从孔子思想中悟到:征服者可以毁坏有形的物质,但毁坏不了无形的道德。法国作家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在读了《赵氏孤儿》后,将它改为“五幕孔子伦理观”,并说,假如世人都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他还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膜拜。同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就曾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人的,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旅居法国的华侨华人依然遵循着祖宗的教诲,在待人处事中恪守这一规则。

在近代史上,山东一度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人卫礼贤跟随军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学成回国后,担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在教授学生时,他的这样一句名言传遍了整个德国:“所谓经济学说、社会学说,皆不如孔教。西方哲学家兴推倒前人学说而代之,中国则以孔教通贯数千年。”在他看来,孔子思想比西方哲学思想好很多,所以能统治中国几千年。

1772年,英国出版了世界历史名人录,孔子列榜首。从此,英国人在各地建起了许多孔子研究机构,对孔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英国传教士庄士敦还做起了清朝皇帝的洋文“太傅”,他在教授末代皇帝溥仪时悟出了儒家思想的价值。他说:“四书五经之于中国,犹如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国的教育,须臾不可离。”后来,在《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关“孔子”的词条多达400余则。

美国人对儒家学说的认识比欧洲各国要晚一些,大约是从19世纪开始的。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先读儒学著述,后办教会学校。在两种思想结合过程中,儒家思想不胫而走,传到了美国。1844年,美国学者爱默生说:“孔子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这句话点燃了美国人对孔子的热望,从此,美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研究机构,开始致力于孔子思想与东方哲学的挖掘。1974年,美国成立孔子文教基金会,其成员皆为各国政要,开始推动世界尊孔运动(而此时的中国却正在批林批孔)。后来,他们还在各国成立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等,对孔子思想进行世界范围“布道”。在美国的华人华侨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吃苦耐劳、聪明能干、勇于创造,科技人才辈出,出现了许多名人巨匠。华人华侨的卓越表现,又反过来印证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教育价值,使孔子思想愈发魅力四射,大放异彩。

今天,在美国旧金山公园里人流最多的地方,伫立着一尊孔子塑像,他面容和善,智慧满腹,备受尊崇。如今,西方物质文明日益发达,人们遇到了许多解不开的现代难题,大家期盼着从这位和善的老者的思想中找到答案。当代新儒学代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是应该有回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的。” Bzc8M58GUhWg0IcGoQpqzsVcEO2xgfYnB56f5xiGvbPsFM1R6lhHuXDa6XQNAvQ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