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听取别人意见,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大意】孔子说:“严正的告诫,能不听从吗?但要以确实改正为可贵。恭维的话,听了能不高兴吗?但要以冷静分析为可贵。盲目高兴而不加以分析,表面听从实际不改,我不知道拿这种人该怎么办了。”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俗话又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这都是告诉我们要多听取别人好的意见。

孔子所说的法语之言也就是忠言,严肃庄重的告诫,听起来虽然不顺耳,但却有利于行动。所以听忠言的关键是要牢记在心,落实在行动上,不然的话,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再有本事也有可能对自己不能准确把握,常常身处危险之中而不自知。这时旁人的意见往往能使你清醒,找到保护自己的方法。

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燕国辩士蔡泽听说范雎在秦处境不利,便来到秦国。蔡泽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博学善辩,曾游说诸侯,却一直得不到赏识,听说唐举善于相面,便去请唐举看相。他对唐举道:“闻先生曾为赵国李兑看相,预言李兑‘百日之日可持国秉政’,有这样的事吗?”唐举答道:“确有其事。”蔡泽又问道:“臣下,先生以为何如?”唐举端详一番,笑道:“先生之鼻上翻,肩高脖短,面大鼻凹,双膝蜷曲。我闻圣人不在乎相貌,殆谓先生乎?”蔡泽知唐举嘲笑于他,便以大言回敬唐举道:“富贵臣本来自有,不用你说,所愿知者唯寿数耳。”唐举道:“先生之寿,从今而后还有四十三年。”蔡泽听了,遂向唐举致谢,然后离去,并大声对其御者讲话,以让唐举知晓。蔡泽言道:“臣手持精米饭,口食肥肉,乘华车骏马,怀抱黄金印,腰系紫色绶带,面见君王,行君臣之礼,令取俸禄,享受荣华富贵,43年足矣!尚有何求?”唐举大笑,礼送蔡泽而去。

蔡泽复游说列国,先赴赵国,没有成功,遭到了驱逐。后往韩、魏,于野外被强盗抢走炊具。又闻听范雎保荐的郑安平、王稽,皆得重罪。范雎已违秦法,举措失利,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便西赴秦国。

蔡泽欲游说昭王,故意派人扬言激怒范雎道:“燕国辩士蔡泽,乃是名扬天下的有识之士,特来求见秦王,秦王如若见我,必令我代彼之位,相印可唾手而得。”范雎闻言,很不服气,说:“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说,我无所不闻,巧辩之士,遇我则屈,蔡泽乃无名之辈,何能难我,又岂能游说秦王,夺我相印呢?”于是派人去召蔡泽。

蔡泽见到范雎,神态傲慢,仅向范雎拱手施礼,并不朝拜。范雎本来就非常恼怒,召见蔡泽,既不出迎,亦不行宾主相见大礼,更不命坐,只是踞坐堂中会见蔡泽。他见蔡泽举止骄矜,便厉声责问蔡泽道:“是你扬言取代我为秦国宰相吗?”蔡泽昂首答道:“正是。”范雎道:“你有何等韬略,可以夺我相位?”蔡泽道:“唉,您的见识何以落后到如此地步呢?夫四时循环往复,前者退,后者进,如今您应该退隐矣!”范雎道:“我不自退,谁又能令我退之?”蔡泽道:“以仁为根本,匡扶正义,施行恩惠,辅佐贤君实现自己的宏愿,难道不是我等聪明才辩之士所希望的吗?”范雎道:“是的。”蔡泽道:“既已得志于天下,富贵显荣,又能保守他的事业,能与天地一样长存,难道不是圣人所说的吉祥善事吗?”范雎道:“是的。”蔡泽道:“终其天年,享受俸禄,传之子孙,名实相符,恩德流传广远,难道不是您的愿望吗?”范雎答道:“正是。”蔡泽见他已经入彀,便将话锋一转,反诘范雎道:“至于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皆功成天下而身死,也是您所愿意的吗?”范雎暗想:“此人口齿伶俐,步步相逼,如说不愿,正中其说术。”便佯应道:“有什么不愿意的。商鞅侍奉秦孝公,忠贞不二,变法图强,富国强兵,为秦国拓地千里;吴起侍奉楚悼王,令私下不损公,制定法令,废贵戚以养士卒,南平吴越,北却三晋,威慑诸侯;大夫文种侍奉越王勾践,即使君主处境困厄,也尽忠不懈,终使越国转弱为强,并吞吴国,为其主雪耻会稽之辱。这三人为节义的典范、忠贞的准则,虽不得其死,却功垂天下,名传后世,大丈夫杀身以成仁,视死如归,何怨之有?”蔡泽说:“商君、吴起、文种作为臣子,所作所为为世人称道,而君主却错待了他们,三人功劳卓著得不到好报,难道世人会羡慕其冤屈而死吗?如果等到死后才可成名,那么,孔子就不配称为圣人,管仲就不配称为达人了。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希望性命及声名俱全吗?故大夫立身处世,身名俱全者,上也;名传身死者,次也;名辱身全者,为下耳。”这一番话,正中范雎下怀,范雎只有点头表示赞许。

蔡泽进一步说:“辅助君主,修明政治,富国强兵,使王室显赫,声威慑于四海,功业昭著天下,声名流传万代,您与商鞅、吴起、文种相比何如?”范雎道:“我固不如。”蔡泽道:“如今您的功绩和所受到的宠爱,比不上商鞅、吴起、文种,而您的俸禄多,地位高,财富超过他们,如不及时隐退,后果会比他们更惨。常言道:‘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事物到了极点就要衰落,进退盈缩,须随时势变化,此为圣人处世之常道。您担任秦国宰相,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威慑诸侯,功劳已达到极点了,如不隐退,就会落得与商鞅、吴起、文种同样的下场。我听说‘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古书上又说:‘成功之下,不可久处。’商鞅、吴起、文种三人的灾祸,为什么您还要追随呢?您如乘机交还相印,让给贤德之人,自己归隐林泉,既可以得到尧时许由和吴国季子辞让的美称,又可以得到商末伯夷、叔齐归隐的贤名,世世代代享受君王的俸禄,这样的结果和遭受灾祸的结果相比,您选择哪一种呢?”

蔡泽还要说下去,范雎已深为所动,忙起身离座,对蔡泽道:“先生自谓雄辩有智,果然名不虚传。我听说‘欲而不知足则失其所欲,有而不知止则失其所有’。幸蒙先生指教,雎敬遵命。”于是,毕恭毕敬地请蔡泽入座,待以客礼,尊为上宾。

过了几天,范雎入朝,对昭王道:“有个朋友名叫蔡泽,近日从山东来见我。此人通达时变,有经天纬地之才,经世济时之略,足以辅佐秦政,成就君主三王五霸那样的事业。臣下见过的辩客很多,无人可同他相比,臣亦不及他,故冒昧地向大王举荐。”昭王遂召见蔡泽,问以治国图强、兼并六国之计。蔡泽答对如流。昭王十分欢喜,便拜蔡泽为客卿。范雎乘机托病,请还相印,昭王虽口头上不应允,还勉强使范雎理事,心中却早已看中了蔡泽。范雎再三以病笃相推,昭王便拜蔡泽为宰相。

于是范雎辞相隐退,安度晚年,终老于应地。

人心就是这样,就像孔圣人说的“巽与之言,能无说乎”,恭维的话怎么能不让人高兴;相反,忠言就往往逆耳。在上述史实中,蔡泽对范雎的意见虽然有显示自己的功利性目的,但却是一番忠言,将其危险与应变的方式说得头头是道,而范雎虽然开始很不高兴,但在被说服之后,还是能像孔子说的那样“改为之贵”,最终得以善终。 GAC/l9BC2W11HL3iIGmX+/C6mr3Ys14SDsxoDxq5/688H5HXlHIOhSkyog4OuIo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