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

【原文】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大意】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非常高兴。

孔子为什么而高兴?

他不是高兴漆雕开不去做官,而是高兴漆雕开有自知之明。漆雕开能认识自我,认为自己还不具备当官的能力,于是便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听老师吩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答应下来,然后走马上任随便敷衍。这就说明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孔夫子因此而高兴。

凡事都有个基础,成功也需要铺垫,“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个铺垫就是自己的能力、本事。得失寸心知,客观地评价自己是你能有多大作为的标尺。

中国老百姓说话最实在——一个人总得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但是,生活中几乎没有谁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你认定自己做到了客观,那也只能是相对客观。无论人们嘴上怎么说,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总是比别人强,即使乞丐也可能这么想。不把自己当回事儿的人也有,比如说绝望的人群,他们张扬的是不值得提倡的自卑,评价同样不客观。做到客观很难,但是又很重要。所以,人们以“自知之明”为贵,这个提法准确得很,操作起来味道就变了。那大抵是在强迫人们谦虚,似乎更加不客观了。

做人首先要立身,而立身的关键是善学,即使孔圣人也是后天勤学苦修的结果。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懂得并精通某一学科之后,还要在实践中打磨,从而在人群中完成“立德”。此后,才能考虑“立言”的问题。尽管现代生活为传统社会赋予了新的内容,但是,“立身、立德、立言”的问题绝不应该忽略。否则,人便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于是,多年前,一位“大众作家”就很有姿态地发问:“你以为你是谁?”如果阿Q在世,一定会跟他对应一句:“你以为你是阿Q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众作家”基本上提出了“客观评价自己”的问题。

在包装炒作泛滥的时代,很多人都想最大限度地膨胀自己,这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在自信的前提下有点自知之明。于是,当我们遇到有人把生活中的“丑”赤裸裸地展示出来时,就会感到窒息,因为与美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这种前卫的行为艺术并不被看好。如今,很多人都对自己根本不懂的事情跃跃欲试。如果通过刻苦的钻研,最终补充必需的知识,从而超越自己,那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在某个领域毫无建树,也不可能有所建树,却在那里面硬撑着,因为那个环境比较舒适。这种状态初想起来会感到滑稽,再仔细品味就有点可怕了。

这是一种双重的可怕。一方面是对工作的对象而言,一方面是对自己而言。外行终归是外行,如果说他有存在的意义,那也只能是为内行提供反面教材。可现实中往往不是如此。他们极力地在各种领域表现自己,而藐视内行的谦让。一旦有机会领导内行,往往会变本加厉。但是,越是这样就越没有好处。因为内行永远不会发自内心地佩服你,而你又毫无所得,甚至永远失去充实自己的机会。耽误别人又最终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事情,做它到底干什么呢?

因此,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又看清自己不足的人最值得敬佩,他们的心态非常健康。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都非常在意员工的人格魅力,人格成本尽管“看不见”,却非常昂贵。可见,“人贵有自知之明”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素质,更是时代需要的成功资本了。

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多少死胡同,能不能找到路,走得好不好,完全在于个人的本领。很多人迷路是因为他们手中没有路线图和指南针,缺乏自知之明。 aIn8kNz38jnBz303HaAEEfcUSfDISnfeIMWF5I7Tq7o6fmfRHJRi6lafPrPu/H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