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以身作则,提倡节俭

节俭是兴盛的征兆,奢侈是衰亡的先声。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之治”。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唐太宗李世民等都特别注重节俭。朱元璋出身贫苦农家,对农民生活的艰辛有切身体会。登上皇位后,还能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这是难能可贵的。

朱元璋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由于他出身贫苦农家,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物力的艰难,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自古王者之兴未有不由于勤俭,其败亡未有不由于奢侈。”这是他总结前人历史经验教训后告诫后人的一句名言。他在位期间,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常常对大臣们说:“珠玉非宝,节俭是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他把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他命令有关部门将他用的车轿须用金子装饰的部分一概用铜代替。有人认为这项费用小,算不得什么,他却正色地说:“天子富足四海,不是吝惜这一点,节俭是我提倡的,我自己不以身作则,又有什么理由让大家这样做?况且奢侈腐化以致误国,追其根源都是由小到大的。”平定川蜀,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纸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也被他当场狠狠地训了一顿。

有一次,方国珍派人送给朱元璋一个饰满金玉的马鞍,朱元璋坚决不收,并对来使说:“现在国家还不稳定,所需要的是大批的人才,所急用的是粮食布帛,金银宝贝没有什么用,不是我所喜爱的。”元朝的降将张昶暗中派人上书朱元璋,劝他及时行乐,朱元璋看后大怒,将他的书信一把火烧掉了,并且说:“这个人是想当赵高呀!”陈友谅有一张镂金床,做工极为考究,江西行省得到之后,将此床送给朱元璋,他看后却说:“这同孟昶的七宝溺壶有何两样!”于是下令将其毁掉。

朱元璋还反复告诫官吏们不要骄奢淫逸。对那些廉洁奉公、勤俭朴素的官吏,朱元璋厚加奖赏,以资鼓励。

大将徐达战功卓著,但却从不恃功自傲,一直住在一座破旧的小房子里。朱元璋得知后就给他盖了座新宅院,并在院门前立下牌坊以示表彰。而对那些奢侈的官吏,则严加惩罚。

有一次,一个散骑舍人穿了一件十分华贵的衣服在宫中行走,朱元璋看到了,就问他:“这件衣服得花费多少钱呢?”他回答说:“五百贯。”朱元璋说:“五百贯钱,这足够一个数口之家的农民一年的生活费用了,而你却拿来做了一件衣服,如此骄奢,简直是太糟蹋东西了。”立即命他将衣服脱掉,不许再穿。还有一次,他看见两个宦官穿着新靴在雨中走路,顿时大怒,斥责他们说:“一双靴虽是件微不足道的东西,但也都是百姓的血汗做成的,从种棉到成靴绝非一日之功,而你们却竟敢如此不爱惜!”下令对那两名宦官处以杖刑。

为教育子孙不忘创业的艰难,朱元璋还命人把自己的艰难经历画在宫殿里,并告诫子孙们说:“富贵易骄,久远易忘,后世子孙长在深宫,只看到富贵,习惯了奢侈,不知道祖宗起家的艰难,现在你们要朝夕看一看我的经历,不忘祖本。”他还规定,他的儿子们如要外出,近的一律步行,远的也只能骑马走十分之七,剩下的十分之三必须步行。他说:“上面朴素节俭,帝业方可久传,后世子孙,必须守此法。”有一次,他的儿子们跟从他外出,朱元璋便特意叫手下人带头,沿途到农民家中一家家地察看,看他们家里的器具物品和日常饮食。回到宫中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你们都看到了吗?农民们身不离田地,手不离犁锄,一年到头劳作不停,从没有休息过。可是你看他们,住的不过是茅草屋,穿的不过是粗布衣,吃的不过是粗茶淡饭。而国家的经费却要全部由他们负担!所以我特意让你们知道,以后凡是吃穿住用,一定要想到农民生活的艰辛,要尽可能地使百姓免于饥寒。如果不顾一切,只知横征暴敛,老百姓就没有活路了!”

朱元璋不喜欢喝酒,因此他曾多次发布限制酿酒的命令。他不爱奢华,讲究实际。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不要建造楼台亭阁。为了让儿子们得到锻炼,他命令太监织造麻鞋、竹签自用。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后宫中的嫔妃也十分注意节俭。她们从不追求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过很多次的旧衣服。

由于朱元璋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再加上政治、军事等方面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使得大明王朝日益巩固,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AG6XyImydxog8Rprt6niEooF2GjoKZY35/BiJebGBtLi2kNi7qELpdg/T6ViqJZ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