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郑州——落寞的中原霸主

郑州,中原第一大城。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解读郑州。首先说郑州的铁路。

京广线 :南北纵贯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六个大城市。

陇海——兰新线 :东西横穿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大城市直达西欧一路都是历史,一路都是古迹。

如此重量级的两条铁路干线,在整个世界铁路建设史上也实属罕见,而其交汇点的郑州,则毫无疑问成了中国整盘铁路系统的心脏,郑州瘫痪,整个中国都要瘫痪。在郑州,道路四通八达,你可以到达你想去的任何一个有铁路的省份,任何一个通火车的城市。正因为郑州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1957年,河南省不得不忍痛割爱抛弃了七朝古都——开封,把省会迁到郑州现址。

“迁都”后的郑州如虎添翼,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由一个只有三四条街道的“小小县城”变成如今拥有200多万人口的中国特大城市,郑州的建设和发展亦可谓中国城市成长史的一大奇迹。

要知道它是在没有国家政策倾斜条件下,同其他同等城市一样自力更生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因此,不能简单地把郑州等同于深圳,深圳是国家政策扶持起来的,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旗帜是不能倒的,而郑州则是勤劳朴实的中原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双手在黄土地上一块砖一块瓦建设起来的。

再说郑州的商业。

郑州占据优势的就是铁路,幸运的就是坐上了火车这列“快班车”。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郑州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商业为依托,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的物流中心。郑州的口号就是“商贸城”,又称商城。

似乎早在3600多年前,先人就给我们指明了郑州的发展方向。春秋战国时代,郑州故地的郑国就是一个商业相当繁荣的国家,郑国重视商业,出过不少成功的商人,比如凭借机智和勇敢帮助国家摆脱战争危险的弦高。弦高路遇来者不善的秦兵,假托郑国国君之命犒劳秦兵。秦兵以为郑国早有防范,便不敢袭郑。

提及商城,人们不禁马上就又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二七商圈的那场恶战,如今,虽然硝烟已散,但人仍心有余悸。事过境迁,当年的龙头老大亚细亚商城早已灰飞烟灭。土生土长的郑州人曾以为永不落的太阳就这样气势汹汹而来,又急匆匆地落到了山的那一边,这是郑州人的噩梦。其故地当年何其风光,谁料想,竟被曾经败在它手下的北京华联一脚踩下,历史重复性地进行着报复,一切都发生在一夜之间。如今在二七塔的西侧,只留下一座毫不起眼的亚细亚酒楼在向来来往往的行人讲述着当年这里曾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毕竟,亚细亚的兴起与没落也仅仅代表了郑州商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此后兴起的金博大城开始独领风骚,金博大的三个城座也一度成为郑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还有其脚下——占据原亚细亚旧址的北京华联,还有相距不足3公里的台商投资的丹尼斯城,另外还有世纪联华、银基商贸、紫荆山百货大楼等等,群雄并争、逐鹿中州的格局又已形成,这是二七商战的延续。

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从没有停止过,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停止,只不过是战斗的激烈程度所反映出来的表象不同而已。只记住一句话:有商业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存亡。

最后再说郑州的文化。

河南,又谓中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有着雄厚的历史资源与文化底蕴。古代黄帝族在这里打败南方蛮族首领蚩尤和东方夷族首领炎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族祖先。而后大禹联合四方部落在这里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夏商的早期奴隶制文明,其国家都城基本上都没出河南省境内。全国七大古都仅河南省就占了两个。历史名人更如浩瀚夜空的明星,数也数不尽。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省,其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市毫无疑问成了河南文化的先锋和代表。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河南省博物院更是熠熠生辉。它记载了50万年前的南召猿人化石、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高度的夏商奴隶文化、春秋战国文化、汉文化、大唐文化、大宋文化等华夏文明发展的全过程。到郑州必到河南省博物院,它是中原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化的浓缩与精华。

郑州本身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商灭夏桀后即定都于亳,就是今天的郑州,当时郑州又称亳都,八方诸侯来此朝贡。今天古城遗址依然保存完好,土夯痕迹仍清晰可见,据现存城墙可知,商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内城是商王和宫妃们居住的场所。郑州古城墙的这种建筑模式成为以后历代帝王建城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之,郑州依托河南深厚的文化资源,使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使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正全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城市、旅游城市、现代化大都市,并把河南文化发扬光大。 rCPt90TGBW0msCtRB++Vw5uAdZ2eHVG6oB0XC7YSKMFIO3MuWXx0oSmG3uV+dz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