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湖南的历史名人,我们首先要提到的是一个人们熟悉而又伟大的名字,他就是对长沙对湖南乃至对整个中国的文化历史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屈原。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在楚国归乡乐平里(今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一个名叫香炉坪的地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虽然屈原的诞生地在湖北秭归,但屈原也属于造就了屈原伟大爱国情操的三湘大地。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在他生活的年代,楚国已经有了700多年历史。而到了屈原辅佐的怀王这一代,楚国正经历着一个从盛到衰的痛苦过程。
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他博学多才,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馆教育,饱览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诗书。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长口才,青年时代的屈原便崭露头角,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楚怀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提出,在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务,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楚怀王十六年,秦相张仪入楚,用重金通过靳尚贿赂怀王宠妃郑袖,怂恿怀王断绝了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楚、齐关系破裂,六国联盟瓦解。怀王受了张仪的欺骗,几次兴兵伐秦,都大败而回,只得再度起用屈原。这时的楚国已是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兵无斗志,元气大伤。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趁着怀王灵柩运回郢都,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拼死揭露了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但却遭到更为沉重的打击。
屈原被流放了,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的结束。流放,对屈原是不幸,但对湖南这片土地却是大幸,因为三湘四水有幸接纳到屈原这位不朽的诗人。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却遭到百般打击和诽谤。他把满腔愤怒化为诗歌。著《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向往光明、憎恨黑暗的炽热感情。
楚倾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楚国君臣仓皇逃走。消息传到江南,长期在洞庭湖流域过着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国大势已去,绝无回天之力,便只好以身殉国,于当年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的一生是悲苦的一生,但正是这种忧郁和处在那种动荡的年代,才造就了其独特的文风,屈原的《离骚》成为了中华文学宝库中的一大瑰宝。
《离骚》是屈原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它把现实的叙述和幻想交织起来,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爱民激情和崇高纯洁的品质。屈原在文中陈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为实现这些理想所受到的种种阻碍与打击。在艰险的处境中,他依然对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忧愤与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诗篇中,屈原还幻想渡过沅水和湘水,到九嶷山去向古帝舜陈诉,以求得启示 ;离开舜帝后,诗人又驾起玉龙,坐上彩凤,乘着清风,向上天进发,当抵达一座神山时已是黄昏了,他不禁又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在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意境中,凸现出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九歌》是屈原写的一组祭神的乐歌,包括歌辞、音乐、舞蹈等。祭歌唱颂的对象大多是日神、云神、山神、水神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关的神祇。这些祭歌用清新的音调把楚国的秀丽山川和那些自然神祇融为一体,构成了优美的神话剧。其中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配偶神彼此热烈相爱而终无缘会合,故事悲怨缠绵,如泣如诉,具有浓厚的湖湘地方色彩,反映出这一地区在战国时期的民俗与传说。
屈原另外一部伟大的作品,是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世界留下了他的绝笔之辞《怀沙》。“怀沙”就是怀念长沙,更含有怀念先人、怀念故国的意思。屈原在这篇作品中,冷静地总结自己的一生,镇定地向世人表示以死殉国的决心。公元前278年初夏的一天,“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的屈原终于自沉于长沙东北的汨罗江,以死来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传说这一天是夏历五月初五,而民间都要在这天划龙舟,吃粽子,来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个民族需要有它的精神典范,而屈原正是这样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历代帝王着眼于屈原“竭忠诚而事君”的思想;唐代昭宗特地追封屈原为昭灵侯;宋代神宗等封屈原为“忠洁侯”;元朝仁宗封屈原为“忠节烈公”。一些文人学者多从儒家角度,引经据典评论屈原精神及其作品,朱熹认为:屈原“乃千载而一人”,其“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这位儒家大师对屈原的评价可以说是非常之高了。而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屈原最后的生命历程是在长沙一带度过的,或许可以说,他之所以能成为可与日月争辉的伟人,是与潇湘山水的陶冶是分不开的。千百年来,屈原歌辞那瑰丽浪漫、灵动激越的艺术风格成为这一地区的艺术特征之一;屈原高洁的道德节操,以死殉自己理想的行为,从古至今一直赢得湖湘人士的仰慕与学习。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屈原的精神不但感染了湖湘大地,甚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度,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一位便是来自中国的屈原,这也算是对屈原的一个最高赞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