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去羡慕那些一杯水、一张报过一天的人,不要去羡慕那些因为太悠闲以至于无所事事的人,他们生活的单调与枯燥,他们内心的贫瘠与空虚是你所无法容忍的。忙碌的人其实非常愉快,他的辛勤耕耘足以让他雀跃不已,他的工作成果足以让他引以为豪。我们常常说,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实在是太忙了。其实,我们应该庆幸老天没有让我们太闲,我们还拥有一份忙碌与充实。因为忙,我们不得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得不珍惜每一分钟,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事,不得不用最短的时间,将手中的事情做得更好。于是,我们的生活里便多了一份惊喜、多了一分收获;人生就在忙碌中悄悄有了丰硕的成果。正因为忙,我们才体会到“闲”的可贵。半日的休闲会让我们欣喜,一日的野游也让我们难以忘怀,几日的远足更让我们仔细品味,回味无穷。这时我们才发现:放下俗务,一洗胸襟,这种“忙里偷闲”的感觉是这样的美好,这样的妙不可言。于是,我们在忙碌中更加懂得了生活的乐趣。
正因为忙,我们不得不让自己勤快起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锻炼身体、努力工作、认真读书,不再睡懒觉、不再打一宿牌、不再看通宵电影。于是,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世界变得更加精彩,生命也就在忙碌中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价值。正因为忙,我们过得更加的充实。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胡思乱想,才不至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忙,我们才更加懂得时间的可贵,才发现时光飞逝,逝者如斯夫;才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吾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为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前不久,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时,选择“收入稳定、工作清闲,每天只工作5个小时”的工作方式的大学生只占21%。这充分说明当代许多大学生愿意通过忙碌的工作,来换取充实而富裕的生活。时光在流金岁月中飞逝,空间在万水千山中定格。
人生需要忙碌,青春更需要忙碌。青春是屋顶上燕子的呢喃,青春是山坡中山花的烂漫。青春是读不尽的眼角眉梢的热忱,青春是道不完的心灵深处的激情。忙碌使青春更加充实、更加亮丽、更加辉煌、更加夺目。诚如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忙”是实现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忙”是无愧于青春的奉献;“忙”是奏响人生新的交响。是忙碌的人推动了这个社会。
朋友,心中温馨的期盼是未来真实的投影,美丽的梦用真情去点燃就不会搁浅,清香的风中有你我用真心、用青春许下的无悔的承诺。选择忙碌,就选择了一份充实的生活,一份锦绣的前程,一个幸福的人生。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忙碌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英国作家卡莱尔说:“忙碌是个人最健康的锻炼。”
许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得出共同结论:忙碌有益于健康。美国心理学博士雷米曾做过专门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忙碌最紧张的名人们,通常要比普通人寿命高出29%;失业率每增加1%,死亡率增加2%。他还发现,外出忙碌的妇女,要比家庭妇女发病率低,不忙碌的人比忙碌的人健康状况差。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紧张的忙碌可以排除人们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忧愁感,给人带来充实和欢乐,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绪。
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情绪是维护正常生理机能的前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有些科学家因此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认为美好的心情胜过良药。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人活着总要有事干才好,不然心里空荡荡的不是个滋味。西方有句格言:“存在就是做事。”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叫雷莉丝,从医学院毕业后开始行医至今已有70多年,经她治愈的儿童不计其数,至今仍然孜孜不倦地为孩子们看病,每天至少忙碌12个小时。她被美国医学协会确认为目前仍在行医的年龄最大的儿科医生。雷莉丝87岁时曾有过短暂的退休生活,4年后丈夫不幸去世,孤寂的生活使她重返忙碌岗位,那年她已91岁高龄,在家乡开了一个诊所,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她不但医术高明,医德亦很高尚,遇到有的病人付不起医药费,她就慷慨地免掉。她还经常夜里出诊,即使是凌晨2点钟,只要有人求诊,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披上白衣大褂应诊。她用亲身经历向社会证明:对有些人来说,高龄并不是忙碌的障碍。她说:“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旅游,但我喜欢忙碌。只要有忙碌,我就感到其乐无穷。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我的幸福长寿之道。”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幼时体弱多病,由于家境贫寒,经常无钱求医。后来他发愤学医,终于成为一位德高医精的名医。他“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既要为患者治病,又要进入深山老林采药,忙得不亦乐乎,还要坚持学习,正如他自己所说“白首之年,手不释卷”,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由于他勤奋忙碌,生活充实,精神有所寄托,心情十分愉快,所以身体健康,老当益壮,终于由一个羸弱多病的患者,变成了一个年逾百岁的大寿星,据史书记载他活了101岁。
中国人也常说:“有事则长寿。”当然,这里所说的忙碌,并不是说可以不顾身体条件忙个不停,可以牺牲休息和体育锻炼。而是说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劳逸结合、劳逸适度的前提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做一些于社会于家庭有益的事。这样虽然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但思想充实、精神愉快,既可以除却无以聊赖之寂寞,又有利于健康长寿,我们何乐而不为?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幸福从何谈起?忙碌不是把身体拖垮,而是长寿的良药,所以大家与其活在无聊的痛苦中,不如活在忙碌的幸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