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放开心胸,得饶人处且饶人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思,事乃济。

——李叔同《格言别录》

做人做事德为先,有才无德之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德”是个老话题,而李叔同又从另一个角度给了“德”一个全新的注释:必有容,德乃大。

一个人有多大的雅量去容人、恕人,直接反映出他的德性。

古人云:“恕,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推度别人的心。自己不想做的,不要求别人去做;讨厌别人的毛病,就把自己的毛病去掉;希望别人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这就是恕。”

李叔同常说农夫锄草,是要除去对庄稼有害的东西;贤能的人,修养自己,是要除去对道德有害的东西;思考对道德没有好处的事情,这是言语中的糟粕;做对道德没有好处的事情,是行为上的糟粕;思想合乎道德,智力就是上等的;说话合乎道德,语言就值得学习;做事合乎道德,行为就值得模仿。射箭射不好,却想教人,没有人跟他学;品行不端,却想谈论人,没有人听。千里马只有伯乐认识,并不妨碍它是千里马。品行也是一样,只有贤良的人了解,不妨碍他是杰出的人才。

古人说“有容德乃大”,又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大度、不计人过确实是人在实际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素质。一个人若以敌视的眼光看世界,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他不能有真正的伙伴和朋友,使自己陷入孤独与无助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则会讨人喜欢,易于被人接纳,形成一种人格魅力,从而更容易成功。

武力可以使人屈服,却难以使人心服。所以,高明的御人法,就是与人为善,容人之过,这样最终得大益者,还是自己。

有人曾当着李叔同的面诬蔑佛法是糊弄人的封建迷信,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谁能受得了他人这样诽谤自己的信仰?若换作你我必会作出一番过激的行为以示报复。可李叔同的反应却是一笑了之,和蔼如初。就在那经典的“李叔同式”的微笑中,所有的诋毁和猜忌都顷刻间崩塌。后来,那个诬蔑佛法的人竟成了李叔同的座下弟子。何为德?何为容?这就是最有力的注解!

想想李叔同的作为,再想想我们自己。有多少回我们为了一件无关痛痒的过失而和朋友、同事翻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以此足以证明,在人生的道路上,宽恕是消除各种矛盾纠纷的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唯有像大海一样,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一切、承载一切、得饶人处且饶人,不断地宽恕,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收获一段亮丽的人生。 16fFpv7pXvka2zhVsBjaL/OAGGgTeNSe9TxUpP7+wHOG8O315S4Jwjw++AQq4R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