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几年没见的老同学周末让你去火车站接他,虽然你心里很不情愿,但还是热情的答应说“好”;同事托你帮他打印一些东西,虽然你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但你还是微笑着答应了;领导让你周末加班,虽然那天是你很重要的纪念日,但你还是干脆地说“没问题”。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没有勇气拒绝他人的请求,纵使心里再不情愿,也会碍于情面答应了对方的要求。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老好人”。研究发现,“老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好说话,有求必应,给人“脾气好”的深刻印象。
美国人将这样的现象叫做“好人综合症”,他们细心分析好人和好人所做的好事,并从心理分析和治疗角度对此做了专业的定义:所谓“老好人”是指那些对别人特别亲切和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以此为荣的人群。
他们把“做好人”当成一种习惯,好像帮助他人做事是一种特殊的义务。他们不会拒绝,也没有想过要拒绝,他们只会永远地接受别人的请求,永远学不会说“不”。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习惯“好说话”呢?专家曾对此进行过深层次的分析。大多数“好说话”的人内心都缺乏足够的自信。他们不敢拒绝他人的要求,生怕一旦没有帮助他人,就会遭到他人的白眼,甚至受到众人的孤立。
大多数时候,他们总是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情绪,受罪的同时还要假装是举手之劳。他们害怕因为拒绝一个人就会失去一群朋友。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认为一旦自己没有答应他人的要求,大家就会对他有看法,认为他自私自利,不懂得互相帮助。
但是“好说话”的人,就一定收到大家的欢迎了吗?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好说话的人并没有得到更多的赞许和尊重。开始的时候,别人还会为你帮助他而心生感激,同时他心里也会形成一种潜在意识:这个人很好说话,以后有事找他就行。于是,当另一个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也会告诉那个人说你比较热心,有事情找你行了。
慢慢地,整个圈子都知道你这个人好说话,有事找你就行了。大家一开始还会对你有所感激,慢慢地就会认为这种帮助是一种理所当然。并且因为你对每个人的请求都采取欣然接受的态度,他们会认为你很“好欺负”,性格很懦弱,是个“软柿子”。
于是,时间一长,大家会变本加厉,在共同的心里默契中对你指手画脚,呼来唤去,甚至还总是埋怨你没有把答应的事情做好、做到位。而且,每次遇到团队性的失误,大家无一例外地将你推为众矢之的。这就是“好说话”的下场,想到老好人,最后却落得被欺负的下场,成了众人的撒气桶和挡箭牌。
王斌入职已经三年了。在销售部门,他从街头推销做起,先后担任过销售助理、销售经理等职务。这几年,也是公司大发展的阶段,所以他凭借良好的业绩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个人发展前景也一路看好。
然而,在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公司的海外订单大幅缩水,经营业绩一落千丈。还没等公司裁员,就有不少销售精英纷纷跳槽,选择好了退路。当时,同事提醒王斌赶快离开这家濒临倒闭的公司,但是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与公司共度难关。对此,老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过了一年多,经济危机的影响慢慢消退,公司经营业绩也逐渐好转。老板准备重新拓展海外业务,大展拳脚,却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紧要关头,老板的儿子被推上前台。年轻的当家人放弃了父亲的发展计划,包括重用王斌等一批忠心耿耿的元老人物。随后,王斌被约去谈话,被安排在一个无关紧要的行政职位上。令他不解的是,跟自己年龄相当、资历相差无二的另一位同事却被派到美国开拓国际市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老板的儿子决定启用新人,给公司注入新鲜血液。对那些经验丰富的元老人物,安排他们负责行政工作;有些人不满意这种安排,据理力争,最后因有想法、干劲十足仍旧被委以重任,而王斌却因过于听话而被安排到了稳定的闲职上。
其他同事都替王斌惋惜,认为他太好说话了,才被欺负到闲职上。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王斌不善于据理力争,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展示自己的抱负。结果,他因为好说话而被误以为缺乏进取心,失去了好前程。由此看来,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梦想的人,要勇于为自己的利益而争,不能做好说话的软柿子。
其实,在某些情况下,说“不”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你违背心意答应了他人,而内心并不想这么做,只能让自己吃苦头,是对自己的一种失责行为。你在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为别人办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高的效率和品质,做事的过程中也不会让对方满意,从而造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
事实上,一个人应该活得坦然一些,根本没有必要让自己活得那么累,没有必要让自己陷入一个被动的地位。因为有些时候,我们的好脾气好说话,不但不成就你乐于助人的形象,反而会将你拉近万劫不复的境地,成为人生中的一大败笔。生活中,“好说话”的人,总是容易受人“欺负”的人;工作中,“好说话”的人,总是业绩平平没有发展的人;交际中,“好说话”的人,总是受人冷落,不被重视的人。
既然“好说话”为自己带来那么大的弊端,那么该如此才能改掉好说话的毛病呢?
首先,就是建立自信。既然“好说话”的根源是缺乏自信,那么建立自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要时刻对自己充满自信,不要以“好说话”作为人际交往的必要法则。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充满自信的人,才是最美丽的人。你对自己创立了自信,便会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自信的光芒,别人自然而然也会被你这种魅力所感染,因此,即使你没有办法满足别人的要求,他人也会理解你。
其次,要有自己的原则。必须给自己的行为设立一个底线,这个底线一定要明确,不能模糊。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情况下能够予以谦让,什么时候应该适当反击,这些你都应该了然于心。有了原则和底线,就不会使自己过于忍让以至于失去自己的原则。也就不会以为太好说话而倍受欺凌和冷落。
最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这并不是“看人下菜碟”趋炎附势的做法,而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对于一些不珍惜你劳动成果,认为别人为自己做事都是理所应当的人,拒绝他是应该的,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理所应当的,你也没有义务一定为某个人奉献自己。
而对于一些帮助过自己的人,适度回报一下,在合理的情况下做回“好人”也是可以的。必定我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统。适当对别人伸以援助之手也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很多时候,我们“好说话”,甘做“老好人”,都犯了自以为是的毛病,我们太相信自己的直觉,认为拒绝了别人的请求就会造到别人的反感和厌恶。因此不敢对别人说“不”。
其实人际交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既然你会被“好说话”的问题所困惑,别人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换位思考一下,他人也会理解你的难处,即使你没有满足别人的要求,他也不会过分苛责你。
况且,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既然是你帮助别人,那就要看你的意愿,如果你愿意对他伸出援助之手,那是你的个人素养高,是你对他人的情分,他人应该感谢你;如果你对他人的请求感到疲于接受和无能为力,那么直接回绝他就可以了。原本就是他人求助你的事,做不做都在你,何必把自己搞的那么疲惫。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太好说话,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不要总是把自己陷入被动的状态。从现在起学会拒绝他人,学会对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说“不”,相信你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