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荀子其书

在儒家典籍中,无论是记载孔子博大精深思想的《论语》,还是凝练孟子聪明睿智的《孟子》,都是其门人弟子辑录而成的。唯独《荀子》一书,其中的绝大部分篇章都是荀子亲笔写成的。这部著作不仅是荀子一生治学的思想结晶,而且向人们展示了他治学以及为人处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孟子一样,荀子从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他所提出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虽然立论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但在劝人向善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效,因此,在人性论问题上,荀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另外,《荀子》一书对唯物主义思想的论述,则不仅是荀子对儒学的贡献,而且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透过《荀子》一书,我们就可以窥见当时百家争鸣所涉及的几乎所有问题,以及荀子对这些问题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荀子学识渊博,思想严谨,才思敏捷,《荀子》书中每一篇章都有其明确的主题,环绕这一主题所进行的严密逻辑分析与推理、论证,都充分展示了荀子治学的态度与风格。《荀子》一书,不仅是一部逻辑性强,说理透彻、精辟的哲学巨著,而且又是一部文风自由流畅、文笔优美、内容充实、极具文采的文学巨著。它的许多篇章,今天仍为人们竟相传诵,成为千古不朽之作。

《荀子》原有三百余篇,后经刘向校阅整理,编订为32篇,取名《孙卿新书》。到了唐代中叶,一个叫杨惊的人把《孙卿新书》分为三卷,重新编排,加以注释,定名为《荀子》。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荀子》,就是杨惊所编定的。《荀子》一书,大部分为荀子亲笔所著,少部分为他的弟子记录整理,我们研究荀子思想也主要以其为基础。

《荀子》一书,内容丰富,其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伦理、教育、科技、历史、文艺,无不思虑精湛、蹊径独辟。荀子治学严谨,识力卓著,综合百家,既师法有源,又不抱残守缺,规模宏浩,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一个为诸子百家划句号的人。

荀子学说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批判精神。《非十二子》是批判诸子的名篇,《不苟》《解蔽》《儒效》《富国》《王霸》《天论》《正论》《乐论》等篇,锋芒所向,如秋风过林、摧枯拉朽。凡此种种批判,鞭辟入里,尖锐中肯,取其精华,讽其糟粕,扬长弃短,可以说,荀子对诸子的批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荀子学说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求实精神。当时百家争鸣,诸子偏重言辩辞利、不务其实,“奇辞起、名实乱,是非之形不明”(《正名》),或“用名以乱名”,或“用实以乱名”,或“用名以乱实”。总之,就是歪曲事实、名实不符。荀子用他那勇毅、坚定而犀利的笔调,大力提倡“课以名实相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所以,荀子的文章绝少浮气华词,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着边际的玄思,不得要领的论辩,不可考察的言语,统统为荀子所唾弃。

荀子的文章中,主要阐明了两方面的观点:一方面,荀子否定了天命论,肯定了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他也绝不讳言人的丑陋。他是一个让人难堪的人,他的矛头直指人性中最肮脏、最黑暗的部分。他认为,人性被恶,生来就好利、好色、好嫉妒,如不加以克制,任其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淫乱乃至危及整个社会秩序。“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丑恶的,所以善,那不过是人为的结果。而孟子则说人性本善,荀子一次次地批判道:“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性伪之分者也。”(《性恶》)在他看来,孟子没有把本性与人为加以区分,因而不能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从而也就看不到教化的作用。荀子所认为的善,则是一切行为符合道德规范、服从礼仪制度,但这是人性中所没有的。为了把人由恶引向善,就需要圣人君主对臣民进行教化,需要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引导。荀子打了个比方:弯曲的木头必须修整才能挺直,钝刀必须磨砺才会锋利。没有原始材料,礼仪道德就没有加工的对象;没有礼仪道德的加工,人的本性也就不能自行变得完满美好。

人性本恶是荀子全部学说的基础。它彻底打破了天赋的道德观念,否定了先天良知的存在,提出了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的主张,从而为礼义、道德、君师、修炼等对于人的重要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说,尧舜与桀跖天性一样,可前者是圣人,后者是小人,所以,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

人当自救,荀子在人性上强调人为的力量,这与他否定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法力无边的天神存在有关,人不但可以驾驭自己,而且还可以战胜自然,体现了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LBy6d3Qh2QfM7S+Sgo8oL3PHeYCb02sDT3ioBrMZCiPWjNK41+f0AdfTRhjk00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