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12年以来,随着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风靡全球,中国也加紧了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步伐:工业与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于2015年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正式驶入升级转型的快车道。

在过去几年智能制造实践中,由于中国制造业基础较差、自动化程度偏低,“机器换人”非常热,很多公司甚至把“机器换人”等同于智能制造,不管有没有用,就把机器人买回来,可是最后发现根本用不起来,结果机器人一直闲置在现场,导致企业增本降效。这种“增本降效”现象在国内企业中非常普遍,严重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质量和速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那么,中国制造业到底应该如何降本增效、升级转型呢?社会各界一直在积极探讨:有主张学习德国工业4.0的,也有主张借鉴美国工业互联网的,这个问题一直讨论到现在也还没有定论,这也是笔者写这本书的动力和意义所在。

笔者认为:中国制造业要降本增效、升级转型,必须要基于中国当前基本国情,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基本国情就是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并存。其中主要以工业2.0为主、工业1.0为辅,工业3.0的企业数量最少,不到总量的10%。而反观德国和美国,其制造业基本实现了工业3.0。因此德国和美国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探索工业4.0的道路,而中国则是在工业1.0和工业2.0的基础上探索工业4.0的道路,这有本质上的差别,也决定了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都不太适合中国,中国要走自己的道路。

过去十多年间,笔者先是从事制造业的精益管理工作,从富士康到江森自控,再到博世,经历了三种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文化。在这三家企业工作,笔者深刻体会到精益管理是如何在不同文化的企业中落地生根的。特别是在博世工作期间,运用精益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供应链中核心供应商提升企业整体水平,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一直到日常工作,共为100多家供应商提供了项目落地指导,在此过程中得以深刻了解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另外从2013年博世引领德国工业4.0革命开始,笔者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博世工业4.0是如何在公司内部落地实施的,也开始将博世的工业4.0实践应用到供应商,帮助供应商升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国制造业需要的是用精益管理来降本增效,以及用工业4.0技术来升级转型,于是笔者将精益管理和工业4.0(智能制造)结合起来提出了“精益智能制造”理论体系,以帮助中国制造业实现“降本增效、升级转型”的目标。精益管理是对管理流程和制造流程进行整体优化,是“软”的方面,可以称为“神”;智能制造是对生产要素和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是“硬”的方面,可以称为“形”。在此轮制造业升级转型大潮中,软硬结合,有神有形,才能事半功倍,以上也是本书的实践来源。

另外,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将过去实践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项目的具体心得和实践提炼成一些简单易懂的原创理论和模型,以供读者参考,如苹果理论、精益管理“大四元”模型、三次元创新理论、精益人才“修己五式”、精益智能制造理论、纵横向端到端数据网络模型、升级转型“五支柱模型”等,这些构成了本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精益智能制造理论,其共有六大要素:精益化、创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化。企业在实战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要系统地分步实施。

因此,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来自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更多的企业进行实践。另外本书写作方式也是案例和理论相互贯通,以案例引出理论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进行,既关注理论的高度,也考虑具体实践的深度。

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从人类社会变革和中国的现状说明中国为什么要走精益智能制造之路;第二部分(第4~9章)介绍精益智能制造是什么,详细解读精益智能制造的六大要素;第三部分(第10~11章)以笔者实践精益智能制造的一个成功案例来说明企业该如何实践精益智能制造,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升级转型。

目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启,未来将进入智能化时代,在这次社会变革中中国有机会换道超车。过去西门子等公司构建的传统工业世界将不能满足智能时代的需求,整个工业将会被重新定义,中国有望引领此次社会变革。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特别要感谢领革智能的王思龙先生对第7章内容提出的众多改进建议,以及黄国强先生对全部书稿的校正;感谢同济大学的沈斌教授为本书作序;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王颖副总编辑对本书提出的宝贵修改建议。感谢斯欧的于万钦先生和温勇先生、IT高管会曹重英博士等众多专家对本书的关注和支持。另外,写作期间减少了对家人的陪伴,但却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谅解,没有他们的支持,笔者无法完成写作,在此对家人表示诚挚的感谢。最后,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文献,笔者对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真诚的谢意。

由于精益智能制造理论涉及众多科学领域,又包含很多前沿科技,再加上笔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烦请读者朋友交流探讨斧正。最后,祝愿读者朋友和中国制造业在精益智能制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欧阳生 YnpawqCig/uNYJZPC5jkMXhE2y9VcDV0O8N4f/u5mhmUSdK48Cdkl9CoqxOYd9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