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永葆对世界的好奇心

创新的关键之一是要始终保持孩子一样的对世界的好奇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幼儿园老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然后问不同的小朋友这个圆像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出了几十种答案。后来这位老师将“圆”拿到某小学校,问十几个小学生,小学生说出了十几种答案。老师又将此“圆”拿到某中学,问八九个中学生,中学生说出了八九种答案。老师又将“圆”拿到几个大学生面前,大学生说出了两三种答案。当老师拿“圆”给已步入社会的人看,那些人却连一种也说不出来。

这个故事也许有点夸张,但这不就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吗?很多人越学习,越不敢想象,越把自己禁锢在“死的知识”里,思维也是越来越“萎缩”,最终成为不敢想、不敢说的人,于是在被称为“成熟”的同时,也失去了敏锐的直觉和创新的能力。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

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

“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露出迷茫的神色,总是有一大堆问题。”

可见,很多人之所以最终有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

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了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好奇,于是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对吊灯摇晃十分好奇,于是发现了单摆原理。

达尔文从小就爱幻想,他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他的父母十分重视和保护儿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千方百计地支持儿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去努力探索,这为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这一巨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小达尔文和妈妈在花园里给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成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听到这些话,小达尔文疑惑地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小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妈妈和蔼地回答。“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小达尔文打破砂锅问到底。妈妈答不上来,便对小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对我们来说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很多谜底等待着你去解开呢!”

有一次,达尔文捡到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把硬币拿给他的姐姐看,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接过来一看,这分明是一枚十分普通的18世纪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对于达尔文“说谎”,姐姐很是恼火,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教训他一下,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以后,并没有在意,而是说:“这怎么能算是说谎呢?这正说明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想象力用到事业上去呢!”

达尔文的父亲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达尔文和他的哥哥,让他们自由地做化学试验,以使他们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尔文10岁时,父亲让他跟着老师和同学到威尔士海岸去度3周的假期。达尔文在那里大开眼界,观察和采集了大量海生动物的标本,由此激发了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爱好和兴趣。

可以说,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达尔文后来的“进化论”。可见,保持好奇心在人的创新之路上会产生多么大的作用!

乔布斯说过,创新要“像初学者一样好奇”,要“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有人对“初学者心态”是这样解释的:“不无端猜测,不期望,不武断,也不带偏见,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和赞叹。”

永葆对世界的好奇心,不仅仅是一句话,在生活中要做到:

(1)对新知识永远充满好奇心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心里略微会有一种不安、自卑感,如果此时有人主动地帮助你学习、理解这一未知事物,你很可能会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速度极快地接纳新知识。这种对未知事物的注意力以及极快的接纳速度正是源于对知识的好奇。

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它容易被外界刺激物的新异性唤醒。好奇心反映了个体的认知需求,不同的个体面对同样的认知信息,会产生不同水平的好奇心,其强度与个体对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有关。

美国学者契克森米哈在谈到好奇心的重要性时说:“好奇心需要被保护。也许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这种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否能保持到成年甚至老年,则很难说。”因为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就不再像儿时那样对周边事物存有新奇感了。

人只有对事物永远充满好奇,才能始终保持初学者的心态,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中的营养成分,进而取得极大的进步。

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就应始终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尤其是积极面对知识的更新。

(2)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一切

通常情况下,从一个人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就能看出这个人谦虚与否。奥修大师说过:“当你谦虚的时候,一切存在的事物都会成为你的老师。”所以如果你不懂得谦虚,就算有再好的老师,你也无法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学习态度往往决定着学习的成败。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评选出自“明治维新”后长达100年的时间里日本的前100强企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企业经营者的态度决定了企业的寿命。

很多经营者取得成功后,变得傲慢,而这常常是企业走向破产的“罪魁祸首”。在现实生活中,因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傲慢态度使企业走向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

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在一生中从未停止过学习。他说:“我的很多营销手法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可能没有人像我这样勤于拜访企业,每次拜访的时候,我都会问很多问题,这样我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假如沃尔玛沉浸在‘全市最大型的超市’这项荣誉中,墨守成规,那它就无法生存到现在。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嘲笑别人的错误,而应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我们该关心的不是别人的缺点,而是别人的优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正是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让沃尔玛从一家毫不起眼的杂货零售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

可见,在人生路上,谦虚向学的态度对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成长与成功有多么重要!

(3)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乔布斯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时常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应该做的事情吗?这个问题第一次在他的脑海中出现的时候,他只有三十多岁,在这个别人都不会想到死亡和告别的年纪,他却这样问自己。

乔布斯曾在演讲中说:“在17岁那年,我读过一句格言,大概内容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这种心态让乔布斯时刻谨记珍惜时光、不能落后,他每天都要求自己有成果、有收获、有创新的点子或者新奇的想法。这种力量推动着他成为一个开创者和前瞻者。

我们在赞美生命时常说,像新生儿一样的生命是美好的生命,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杂质”,他们拥有对世界和一切信息、知识的渴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的正是这种孩童般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具有纯粹的意义。 V6Jpr5YhXmAg9vj8D9xN8PofWYNOZ6sbqzhCB7iHT4UImYTLhMTqn07H8iONqO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