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过四十,阴气自半”。从40岁开始,不管你乐意不乐意,都要开始注重养肾了。
“人过四十,阴气自半”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是:“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意思是说,人到40岁左右,肾中精气就衰减一半了,这里的“阴气”指的是肾气。
《黄帝内经》中还提到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女子“六七,面皆焦,发始白”,指出男子到了40岁,肾气就开始衰退了,表现为头发脱落,牙齿也不再坚固,女子到了42岁,面部也开始变得无光泽,头发也开始变白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从40岁以后肾脏开始虚衰,肾精开始衰减。
补益肾精要从生活点滴做起。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补肾益精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莲子、芡实、黄精、怀山、枸杞、黑枣、核桃等。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将这些食物做成汤或粥等服用,既可以抗衰老,又有利于美容。
肾主管人的生殖,40岁以后,肾的生育功能完成了,剩下来的肾气主要用来维持人的寿命。因此,要想益寿延年、推迟衰老,必须保肾固本。首先要防止过度劳累、用脑过度;其次要节欲,古人说“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就是说40岁以后性生活要每两周一次,不可过频,以免损伤肾精;最后,要积极治疗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多为肝肾阴虚,会加速肾气的损耗,因此必须注意。
喝一杯柠檬水为肾脏排毒
用1个柠檬榨汁,再稀释成较淡的柠檬水,既可帮助清扫肾脏毒素、通调大小便,还可预防肾结石。需要注意的是,喝柠檬水也要适量,每天不宜超过1000毫升,有胃溃疡及胃酸过多的人,不宜服用柠檬水或柠檬汁。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系统,每天处理约200升血液。人体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多废物,肾脏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液体,承担了人体内最脏、最累的排污工作,可以说是人体内工作最勤奋的“劳动模范”。肾脏里有几百万条毛细血管,形成很多肾小球,每个肾小球的工作效率都非常高,即使是全部正常的肾小球功能仅存30%,加班加点仍可维持人体正常生活。
肾脏在50岁时开始老化,过滤量开始减少。肾过滤可将血流中的废物过滤掉,肾过滤量减少的后果是人失去了夜间憋尿功能,需要多次跑卫生间。75岁老人的肾过滤血量是30岁时的一半。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西医说明肾脏功能衰竭的主要指标。事实上,目前查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价肾功能最准确的指标,大家不能忽视,低于60即为异常。肾功能一旦衰竭,就可能会诱发尿毒症而危及生命。
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45分钟的中低强度有氧健身运动,如大步走、五禽戏、慢跑等运动。还要进行力量性锻炼,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或者借助哑铃、杠铃等器械的力量练习。
练五禽戏的鹿势能强肝益肾,增强脾胃功能。
人过四十,肾功能逐渐退化,而中老年人血压、血糖、血尿酸多超标,这本身就会加剧对肾脏的损害。最可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症状不明显,直到出现尿毒症甚至肾衰竭时才发现,从而带来严重危害。
在肾性高血压患者中,很多早期仅以高血压起病,而并无浮肿、腰酸、尿少、尿痛等其他不适,如果忽视其严重性,等到后期极有可能发展为尿毒症。所以,一旦发现高血压,必须检查小便常规,从而有利于早期发现有无肾脏损害。如果条件允许,可进一步检查肾功能等。尤其是年轻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有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一定要注意检查肾功能。
糖尿病肾病是指在糖尿病漫长的病程中,肾脏的小血管、肾小球等出现一些病理性的变化,造成尿蛋白的滤过和排泄异常,肾脏功能减退。它的发展过程可以经历正常尿、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等几个不同的临床阶段。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做透析和肾移植的患者中约25%是糖尿病肾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分为5期,在1期和2期尿白蛋白排泄率可能正常,但实际上这时肾脏已出现了肥大,肾小球结构也已受到损害。大多发现糖尿病肾病都在3期即微量白蛋白尿期(此时24小时尿中白蛋白的排泄量在30~300毫克)。如果到了3期还没有给以及时诊治,就很可能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最终导致尿毒症。
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应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初次筛查如未发现微量蛋白尿,应每年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
提起尿酸高,很多人都知道会引起痛风,危害关节,甚至致残。但其实尿酸高还会变成一个潜伏在肾脏的“杀手”,引起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甚至尿毒症。
在很多人眼中,痛风好像是关节出了问题,但痛风其实是人体内分泌和代谢出现了问题。医学上定义的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
有的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尿酸值增高,就怀疑自己得了痛风。其实,如果只有血尿酸水平升高,而没有过痛风关节炎发作,只能称之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是诊断痛风的生化标志,但并非等同于痛风,有过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才可称之为痛风。对于高尿酸血症,只要注意饮食或找出原因矫正,尿酸值就会恢复正常,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正因如此,很多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四十岁以上高尿酸血症的人,很常见的是尿酸性肾结石,患者常常因为感染而出现疼痛和血尿,而此类患者通常也伴有痛风。此外,如果尿酸形成的微小结晶沉积在肾组织,并阻塞肾小管,就会引起尿酸性肾病。有些患者会出现腰酸背痛、血尿或蛋白尿,通过肾穿刺检查一般能及早发现病情。但很可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没有症状的,直到出现尿毒症甚至肾衰竭才发现。
人到中年,每年查次尿
人到中年,肾功能会走下坡路,最好能每年做一次尿液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注意做血液和尿液的检查前,勿过多饮水。饮水过多可使血液和尿液稀释,导致检测值不准确。
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健康之源”,所以,养生先养肾,是医学里流行的,更是生命所必需的。十分遗憾的是,就是这堪比性命的重要器官,人们却对它知之甚少。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运转的公司,肾脏绝对是那个默默干活、任劳任怨的好员工。两个像拳头大小的肾脏,每天滤过和清洁的血液有200升,相当于10桶饮用水的量!肾脏还有“轻伤不下火线”的特点。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患病率甚至高于某些常见癌症。
与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慢性肾病可以说是一个沉默的杀手。慢性肾病包括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由于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这些疾病表现得很隐匿,起病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不易察觉,因此,许多病人开始就医时就已经发展为肾病的终末期,痛苦不堪。
慢性肾病如果恶化,发展到肾功能衰竭的地步,人体内的代谢废物排泄不出去,就会直接威胁生命,这时就需要靠肾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存。
慢性肾病从轻到重分为1~5期,其中1~2期为早期,5期就是尿毒症期了。早期患者的肾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很多人在单位体检时,以为抽血检查了肾功能,就足以反映肾脏的健康状况,其实这是一个要命的误区。比如,当发现“血肌酐”升高时,肾小球滤过率丢失已超过50%,也就是说,这时患者的肾功能已损失过半了,治疗有点晚了。
筛查早期肾脏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年查尿常规和血常规。
尿常规检查的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酮体等,如果肾脏有病变,大部分都能在尿常规中有所反映。血液检查,包括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β2-微球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等肾功能检查。做B超主要看肾脏的大小、厚度。如果肾小球50%以上发生硬化,肾脏就会缩小。其中,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是肾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
1.血尿素氮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血清尿素氮数值,正常成人应为1.7~8.3 mmol/L。肾脏发生炎症、动脉硬化、结核、肿瘤等都可引起血尿素氮增高。但血尿素氮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食用肉、鱼、蛋,高烧、败血症等均可使尿素氮升高,故不能单以此指标评价肾功能。
2.血肌酐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血肌酐的正常值是44~123μmol/L。血肌酐并不能反映早期、轻度的肾功能下降。血肌酐的浓度升高,肾脏多已发生实质性的损害。
3.血尿酸
尿酸为体内核酸代谢的产物。嘌呤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它的代谢产物叫尿酸,经由肾脏排出。血尿酸的正常值是142~416μmol/L。当嘌呤代谢异常,尿酸产生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时,可导致高尿酸血症。血液中绝大部分尿酸或其钠盐过高,超过血液中的溶解度,就会引起痛风。
肾脏俗称“哑巴”器官,因为它不像肺脏那样会咳嗽,不像肠胃那样会疼痛。即使是全部正常的肾小球功能仅存20%,仍可维持人体正常生活,而不被察觉。
医生在追溯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史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单位体检发现有蛋白尿(+)~(++),当时也没当一回事儿,因为感觉没什么不舒服”“我身体乏力、腰背酸痛两年多了,没在意”“这几年夜尿多了,想着上年纪了也正常吧”“就是这一年多尿里泡沫增多,人也容易疲累些”……其实,这些都已经是肾脏发出的警告信号,然而大多数人却不重视。
要想将肾病防患于未然,一定要注意肾脏的求救信号。肾脏的求救信号如下:
以上肾脏病变的信号有的发生在肾病早期,有的已经是晚期的表现,所以,光靠症状来判断自己肾脏是否健康是不行的。一定要重视肾脏体检,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尿酸异常等疾病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