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辨清体质,让食疗养生变得更简单

前面我们说了,要想吃好食物,吃对食物,让食物发挥“药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那到底怎么理解这个“体质”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

“体质”是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概念,在《辞海》中并没有“体质”一词。体质是由身体中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这么说显然还是无比抽象,大家还是没有办法理解,我们还是具体看看下面的内容。

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整理了一套科学的体质判定标准,并将中国人的体质划分为了9类,分别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以及特禀体质(过敏体质)。

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又叫做“平和质”,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能够保持平和体质主要源于先天禀赋良好,且后天调养得当。平和体质的人约占人群的1/3,男性多于女性,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和体质的人变得越来越少。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属于虚性体质的一种,反映了脏腑功能的低下,尤其是肺脏功能和脾脏功能更弱一些。气虚体质的人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一旦患病,气虚体质者的症状会更严重,或者还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等症状。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是指阴血不足,有热象:经常口渴,喉咙干,容易失眠,头昏眼花,心烦气躁,脾气差,皮肤枯燥无光泽,形体消瘦,盗汗,手足心热易冒汗,小便黄,粪便硬,常便秘,舌红少津,脉细数。

阳虚体质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虚体质就是红日不那么温暖,火力不够。阳虚体质的人经常会郁闷、不开心,面色发黄,没有光泽;怕冷,尤其背、腹部,到了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总起夜,小便多且清白;腹泻频频;喜欢吃热,吃凉就腹泻;脚跟、腰腿疼痛,下肢易肿胀;低血压,头晕,心悸气短;头发稀疏、脱落;睡眠轻、容易惊醒,但睡眠偏多。

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是说体内既有湿,又有热。湿即水湿,分外湿和内湿。外湿主要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室潮湿等水湿入侵人体而致;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脾运化水湿之功能有关。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热即一种热象。可因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比如高温且多雨的夏季就容易导致湿热体质,也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经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热、发黄,女性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潮湿多汗;急躁易怒;形体偏胖或苍瘦;易患黄疸、火热病等病症。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时,就容易形成痰湿,多见于肥胖者或素瘦今肥的人。痰湿体质的人多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黏腻,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因痰湿引起的病症多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等。

气郁体质

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气郁体质的人神情忧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多愁善感,忧郁,焦躁不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容易失眠;容易受到惊吓,遇事容易感到害怕;舌淡红,苔薄白,胁肋部或乳房容易胀痛。

血瘀体质

全身性的血脉不畅通,就会出现瘀血倾向,进而形成血瘀体质。哪里血瘀则哪里便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肿物包块等。瘀血体质者形体多偏瘦;皮肤干燥,常有瘙痒感;容易生斑,面色晦黯,口唇发黯,眼晴浑浊;容易脱发且不好治;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舌系带两边小静脉怒张;表情多抑郁、呆板,面部肌肉死板,健忘、记忆力下降,常心烦易怒。

特禀体质

特禀体质又称过敏体质,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人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

这样具体一说,大家对体质就有一定的认识了吧。其中平和体质属于健康人群,而其他8种体质都属于偏颇体质,说明身体都有着或轻或重的失调。

前面我们了解了食物的四性、五味等,在此也了解了体质,所以大家就要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来判断到底该选择哪一性味的食物。比如阳虚体质者怕冷,就要多吃温热性的食物补阳;湿热体质者体内湿邪和热邪重,就要适量多吃些寒性、苦味的食物。不能吃“反”了,本是热性体质还要吃热性食物,本是寒性体质还要大肆吃冰镇食物,这都不但起不到食疗效果,还会加重原有病症。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体质,同时还要顺应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食物,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健康养生。

强身健体小妙招

强鼻腔御寒

中医认为,风寒之邪常通过皮毛和鼻咽部侵犯肺卫,因此,“强鼻”是重要的防寒功课,既有助于清除藏匿的污垢和病菌,也能增强鼻孔及整个上呼吸道对外界寒冷空气的适应性。可以每天按摩鼻子1~2次:先用食指或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正反方向各10次。还可坚持每天清早或傍晚,用凉水冲洗面部和鼻腔。 xj5hGQsSH0rrGT9QqV4PIrAPsbCbRnFak2+UEF6R24f9dqRbwy8fQe5PUtadoB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