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论

对症食疗,食物也是祛病良药

中医向来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认为食物也是药效和缓的药物。《黄帝内经》就对食物给出了这样的评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说的就是食物不仅可以饱腹,如果生病的患者吃了,那么就可以当作药物了。

在中医养生的过程中,非常强调食疗的价值和意义,其原因也正是食物在防病治病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相对于药效峻猛的药物来说,食物作为养生保健之用更安全、更稳妥,少了诸多的不良反应。对此,《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论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也就是说,毒性很强的药物,也就是药效最为峻猛的,让病症去掉6/10就要立刻停药了;中等毒性的药物治病,去病7/10也需要停药;毒性小的药物治病,去病8/10就可以了;即便是没有毒性的药物去病也只能去9/10就得停药。而平时吃的食物治病,尽管吃就好了,直到疾病痊愈。不过不管是药物治病,还是食物治病,都不能过量使用,否则会伤正气。

其实这段话就说明了一点:药效良好的药物虽然能够治病,但是用得不好,或者用多了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只是不同的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有轻有重而已。而通过食疗治病,就不用考虑它的不良反应,因为它安全。

当然,食物既然能够算作药,也正是它同样具备药物的寒、凉、温、热等属性,同样也有各自的归经,对不同的脏腑起着不同的健养作用。所以,尽量药效和缓,但是在调理和改善不适症状的时候,依然要注意它的属性,否则不但不能将不适病症调理好,还会加重原有病症。

在此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吃香蕉具有通便的效果,不过也分具体情况,那就是有的人吃了之后效果非常明显,很快就能摆脱便秘的困扰;但是有的人吃了之后不但不会通便,还可能会诱发胃部不适症状,比如腹胀、腹痛等。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就是因为香蕉性寒,有清热的作用,对于因为实火所致的便秘来说,吃香蕉效果会很明显;但是如果是因为气虚或者脾胃虚寒引起的便秘,再吃香蕉不但管不了用,还会加重便秘症状。一个是香蕉无法起到补气的作用,再者寒性的香蕉会加重脾胃虚寒现象,所以会让便秘更为严重。

再举个例子:大多数人都喜欢吃辣,可是吃过之后的结果就完全不同了。比如绝大多数的南方人都吃辣,甚至日常饮食中无辣不欢,但重要的是他们在吃过辣椒或者辣的食物之后,整个人都精神,身体没有任何的不适;可是有的人,尤其是一些北方人,天天吃辣椒的话,那嘴巴起火泡、便秘、发炎等不适就跟着来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就是因为南方多雨,体内多湿,比如山城重庆,那里的辣举世闻名,不过那里整天云雾缭绕,湿气非常重,吃些辣椒就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所以越吃辣人越精神;但是北方干燥,辣椒属性又大热,天天吃辣椒的话不上火才怪呢。

所以,食物也不是胡乱吃的,也是要针对不同的症状食用的,尤其是一些慢性病、老毛病等。比如体内因为有湿邪作祟所致的病症,有一些治疗起来非常复杂、麻烦,平时常说的疑难杂症说的大多就是这类病症了。如果用药的话,既不能除根,不良反应还不小,此时食疗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所以,中医养生不能少了食疗,而食疗,一定要对症,食物才能成为最好的祛病良药。 LnaA9XN9csjnjEpzTbyN3eFFJqxl8WBR55aU/NGdI4B+DejUk3LNW3VODQv3JA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