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说心里话,学会了敷衍父母

家长的烦恼:

张老师最近遇到一个家长,这位家长在离学校不远的某单位上班,她每天都等张老师下班,然后和张老师一起回家,张老师明白,她是想跟自己多聊聊。

谈话中,张老师听到她总在埋怨儿子,基本都是情绪发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儿子自从上初中后,很少和父母交流,平时让他做什么,他就敷衍了事。

张老师听她讲完后,反问她:“其实,你遇到的这个问题,我听不少家长说过,孩子一到青春期,独立性增加,他们比从前更需要肯定和理解,先不说这个,你说说你儿子的优点吧。”

“张老师,您真会开玩笑,他哪有优点,他身上都是缺点。”

“是吗?您儿子是我的学生,我比较了解。他学习成绩很好,对人很有礼貌,长得也很帅,乐于帮助人……。”听完张老师的话,家长不住地点头。

“现在,您应该知道您的儿子为什么不和您说心里话了吧,作为家长,只有把孩子当作朋友,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并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和孩子心连心,孩子才会愿意对你打开心扉。”

从那天以后,这位家长再也没有为儿子的事找过张老师。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对青春期的孩子不和自己说心里话感到很苦闷。他们很想帮助自己的孩子,但不了解孩子,又怎么能让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呢?

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天生就不和父母说心里话呢?并不是。一般孩子不愿和父母说心里话大概都是从青春期开始的。

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开始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他们一反以往什么都依赖成人、事事都依附老师和家长的心态,不是事无巨细样样请教家长了,也不是敞开心扉,什么都可以公开了,出现了心理闭锁。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希望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他们更愿意对同龄人说心里话,而不愿对成年人说心里话。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希望自己的这些变化都得到父母的承认。

所以,有时候孩子不与家长说心里话,不是孩子不想与家长说心里话,而是他们的这些变化没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尊重,甚至一些孩子每次与家长谈心里话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慢慢地就与家长疏远了。

有一位上初三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优异,人缘也很好。有一天她收到同学的一封求爱信,心里很惊慌,于是,她就把信交给了妈妈,本想从父母处求得解脱的方法,没想到妈妈却用“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之类的恶语相伤。从此后,孩子再也不和家长讲心里话了。

家长此时不该轻易地责备孩子,而是要启发孩子,给予她需要的帮助。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渴望独立,但却不是完全的独立,很多时候,他们希望父母能帮助自己,而有些父母的态度却让他们退却了。

心理支招:

1.“蹲下来看孩子”

理解孩子就要学会和孩子沟通。怎样沟通?就是“融进去,渗出来”。

有一位国王的儿子生了一种怪病,认为自己是公鸡。别人与他讲话他就学鸡叫。有一个人找到国王说他能治好王子的病。他一看到王子,就钻到案子底下学鸡叫,两人一下子通了,在一起玩、吃、住。慢慢两个人感情深了。突然有一天,这个人说,我要变成人了,王子也说,我也要变成人了。

这个寓言故事很好地阐述了“蹲下来看孩子”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蹲下来,你才能看到和孩子眼睛里一样的世界,才更容易理解孩子看到了什么,在想些什么。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有效的沟通。

2.尝试与孩子建立起“朋友”的新型关系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便产生一系列独立自主的表现:他们要求和成人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朋友式的新型关系,迫切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和理解自己,如果家长和老师还把他们作为“小孩”而加以监护、奖惩,无视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可能以响应的方式表示抱怨,甚至产生抗拒的心理。一般地说,从这时起,初中生便开始疏远父母而更乐于和同龄人交往,寻找志趣相投、说得拢的伙伴。他们的交往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先在班级中而后可能发展到班外甚至校外。

因此,家长不要再把他们当做“小孩子”来对待,要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尊重他们的意见,信任他们,主动和孩子商量家中的一些事情,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这样,他们便会同样以朋友的身份与你沟通了! EK3BgOuONxSzTPdQjfAuUxIk2whdABFI3cZtnuTsLeEb08ar80enpiiLjKp1d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