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种记忆模式

科学家通过对大脑的研究,根据遗忘由快到慢的时间点,把记忆分为三类:即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类别一 即时记忆

又被称为瞬间记忆,大多数时间,80%以上的人都不会特别注意它,但是这种记忆方式又常常出现在生活当中。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和信息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导致我们的大脑越来越钝化,比如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记忆朋友或者客户的电话号码了,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了名片,当收到名片的时候,我们就会装进名片册里,如果某一天,你想给朋友或者客户打电话,就会自动拿出名片册。但你对每个电话号码的记忆仅维持到接通电话的时候,电话打完,又忘记了。还有我们走在马路上,看到建筑物、风景、车流,听到各种声音,这些都是以即时记忆的形式进入我们大脑之中的。只要不是对自己特别有利的,或者特别引人注目的特殊事件,我们都会很快遗忘,因为大脑没有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意识地加工。所以在即时记忆中,旧的信息经常就会因为新信息的加入而成为“牺牲品”,这是正常的,我们把这种遗忘叫作正常遗忘。

类别二 短时记忆

短期记忆是迈向长期记忆的一个中转站。短期记忆把我们要记忆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加工后存储,并为长期记忆作好了准备。如果要把即时记忆的内容进行长期记忆的话,也必须经过短期记忆才能完成。我们每个人都有短时记忆的经历。最典型的莫过于期末考试前5~10天,几乎每个同学都会抱起书本把内容突击记忆一遍,期待在考试的时候有个好的发挥。一旦考试完毕,这些记住的内容又几乎消失不见了。为什么呢?因为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没有真正地巩固到大脑中,只是把印象加深了一些而已。通常这样的记忆能保持5~10天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短时记忆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舌尖现象。

什么是舌尖现象呢?很多人在考试或者演讲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些平时很简单很熟悉的字、单词或公式、讲话资料等到了嘴边就是无法记起,考试或演讲结束却突然忆起。心理学上称这种特殊现象为记忆的“舌尖现象”,意思是回忆的内容到了舌尖,只差一点,就是无法忆起。考试或者演讲中出现舌尖现象时,不要惊慌失措,也无需绞尽脑汁去苦苦思索,否则会造成恶性循环。如果是在考试中,考生这时可以闭上双眼,做几下深呼吸,然后想象自己在平时熟悉的教室中学习的情景,手中仍是那熟悉的书本,仿佛仍听到熟悉的老师在眼前讲课。进入课堂情景的“角色”后再思考,“舌尖现象”就有可能突然被攻克。实在想不出时,可暂时跳过去解答下一题,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出现舌尖效应最主要就是由于采用死记硬背,使知识点或者资料联结不牢固,人一旦处于紧张的状态就会发生。舌尖现象仅是记忆的一种特殊现象,不属病态,无须为此担心。

类别三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因为是长时记忆,故所记忆的资料都能在这里有效地得以长期保存。但长时记忆并不等于长期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记忆材料的提取上,长时记忆由于采用了记忆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组合,大脑对长时记忆的处理和提取速度非常快,常常给人一种记忆犹新的轻松感觉。要形成长时记忆,就必须把即时记忆通过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但更多的人都无法知道怎么转换,为了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这一转换过程,请看下图所示:

三种记忆阶段和转换过程 K+INlW0d5LCJYdNJtXhEkKpsqufQBwSjIMy5ECuVlPWCnJu9qw9A2DqOWoFM67B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